第41章 云妃(番外1)

“赵小姐,那个姜公子又给您打赏了。”

“她还没看腻吗?”

“感觉这辈子都看不腻了。她嘱咐我一定把银子交到您手上,并强调不是催更的意思,只是想让您吃好喝好,开心快乐,长命百岁……然后把故事长久地写下去。”

“跳马的,这不就是催更的意思吗?”

——

帝京的三月,无根水悄然降落。马车驶入西市西街,乘车人撩开车帘,便有柳风拂面,目之所及,杏花成雨铺了满街。

墨书巷的老板已经候在门口,见熟悉的马车驶过来,赶忙撑起雨伞过来接人。

年轻的小姐撩开车帘,拎着水色衣裙走下来,把一个布包塞进老板怀里,自己却没有进伞下,而是站在了雨中,摆了摆手说:“雨也不大,我在街上走走,你快进去忙你的吧。”

老板知道她的性子,于是点头:“好嘞,赵小姐您随意。”

说完便领着车夫去了后巷。

西街是她最喜欢的一条街,这条街充满了她最喜欢的热闹感和烟火气,这里有茶楼,有酒肆,有米面铺,有珠宝行,有墨书巷,还有醉花楼。

今日下雨,西街比之以往清净了许多,但依旧有稀疏往来的顾客,或买一袋米,或采一袋茶,或揣一卷书,抑或拎一壶酒。

想到酒,便抬头望向街对面,发现酒肆外迎风微动的绛红酒旗上,写了“新酒来”三个字。

她顿觉愉悦,提着裙角走过去,站在楼檐下,看面前摆放成整齐三溜的酒罐,笑问店家:“今日上了什么新酒?”

老板受她恩惠颇多,这间酒肆就是从她手里盘下来的,租金比相邻的那条街便宜了一大半不说,赶上逢年过节或者她心情好,甚至直接不收租。

“回赵小姐,上的是杏花酒,杏花是去南山采的,您快尝尝,”老板递上专门给她做的银质酒勺,指了指入街处那棵两百年的杏花树,笑道,“它也开了,滢现在喝这个正当时。”

她接过来舀了个勺底,仰头饮完,舔了舔唇,眸光于清浅细雨中骤亮:“好喝哎!有温润的杏花香,但又不熏人,酒气清清爽爽,入口后喉间还留有微微的甜。”

老板听到她这么讲,露出白牙嘿嘿地笑了几声,转身拿过两个新的小酒壶:“您每次都说好,且都能夸出花样来,送您两壶回去尝尝。”

她却已经把两串铜板递过来,笑得眸子都成了月牙状:“等我出嫁的时候您再送吧。到时候可就不是两壶的事儿了,我得要两大罐。”

老板也笑,“两大罐怎么够,到时候我差人把店里所有的酒都送小姐家里,”说着双手递上酒壶,看到她大半边身子都落在微雨里,就道,“您等等,我去后边儿给您拿把伞。”

她摆摆手:“不用,就是想淋一会儿。”

老板愣了一下:“小姐有烦心事儿?”

她点头,也没遮着掩着,实话道:“是啊,今年十六岁了,家里的老头儿已经开始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准备着嫁人了。”

老板安慰道:“小姐虽然是商人,但一点儿铜臭气也没有,人长得俊,心地还好,肯定能嫁到官府人家。”

她眯起眼:“官府人家?”

老板一本正经,加重语气,好让自己的话显得更让人信服:“至少是五品以上的官府人家。”

“哈哈哈,那借你吉言。”

她心情好了不少,一边想着大祁的太子什么时候才能被废掉,贬成五品小官,一边拎着酒壶走入雨中。

脚下往墨书巷去,但闻着杏花酒的香气,就忍不住回头看街口处的杏花树。

直到肩上轻微的碰撞声和衣料之间的摩擦声响起。

她才愣了愣,停下脚步。

低头,发现一片赭红色的衣角。

抬头,看到一位圆领袍的少年。

少年,或者应该说是少女,正撑着一把云青色油纸伞,站在同她不过三寸的地方。

她比自己高一些,身形清瘦,面色微白,模样却生得惊人的好。总起的长发被玉冠箍住,鬓角的碎发却垂下来,即便是在这样湿润又微冷的雨天里,也呈现毛绒绒的温暖模样。

她几乎控制不住想抬起自己的手,摸一摸眼前人的鬓发。

却又迅速拉回一丝理智,攥紧自己躁动不安的手指,却没能抑制住内心的百转千回。

天呢。

真是太可爱了。

不止鬓发暖绒绒的,白净的脸上也有还没退却的细小绒毛,瞧着也很好摸的样子;眼睛也好看啊,睫毛细长柔软,像是蝶翼,又像绒羽,在风中还微微地动呢;嘴唇漂亮又饱满,虽然没涂唇脂,但依旧呈现美好的嫣红色。

少女似是发现了她在盯着自己瞧,垂眸看了看她,又抬头望了望伞外的天空。

然后极其自然地把伞递到她手里,说话的时候,神情万分灵动,像是画上的人儿步入现实一样:“姑娘没带伞?拿着我的吧。”

今天第三次被人让伞,虽然原本并不需要,但却不知为何,此刻却不要脸地接过来了,只是抬头问:“那你怎么办?”

少女笑成狐狸模样,指了指酒肆里的店家:“我跟老板熟啊,先借他的伞。”

“那你的伞我怎么还你呢?”

“嗐,又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不必还我,你长这么好看,别淋着了就行。”

说罢便提着袍子走进雨中,认真地避开了青石板上深深浅浅的混着淡淡泥水的雨洼,脚步一跳一跳的,即便瞧着有些滑稽,但也绝不让泥水溅自己身上半点儿。

是个洁癖?

她在伞下思忖了会儿。

虽然这条街已经是整个西市最干净的一条街了,但她觉得可以再把这条街的房租减一成,让掌柜们把各自门前再打扫一下,街上的青石板最好都能擦洗出来。

毕竟,不能白收了这位“公子”的伞呀。

这般想着,就听酒肆的店家热情洋溢的招呼声:“姜公子,您来啦!今儿新上了杏花酒,来两壶?上回的桂花陈酿怎么样,你要是买,我今儿就再送您半壶!”

姜公子。

她本来还打算上去问个名字,但听到这个称呼,就想到昨天家里老头儿提到的她跟太子殿下的婚事,于是就断绝了上去打听的念头。

唉。

多好一个人儿,怎么是皇姓呢。

*

第二次见姜公子,是在一个月后。

四月的京城天气热了起来,一路过来,她在马车里坐得也有些闷了,到了墨书巷把新写的故事交给老板,然后就去书坊后面的院子里,吃老板晨间才买的、放在冰凉泉水里浸着的青枣。

吃了几颗却还是觉得闷。

这才反应过来,不是天气使自己闷,是家里老头儿又提起要她嫁给太子小儿,她才觉得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