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丹心(第2/2页)

孔修文也激动的道:“苏洵安有外孙如此,身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暝目了。我被九阴教关了八个月,本以为再也没有逃出生天的希望,这次能够出来,真的是非常感谢公子。”

叶昊天听了有点奇怪的问道:“九阴教杀人从不留情,不知为何对您如此客气。三位都是国之栋梁、儒之根基,每个人都宛如一道长城,按说九阴教应该是杀之而后快,不知道为何只是将你们关起来,而且关了那么久。”

朱璨对他解释道:“原因很多。你是儒家高弟,我们也不用瞒你,主要原因是,他们除了希望我们改弦易帜为其效力外,还想得到我们的丹心铁!”

“丹心铁!还真有丹心铁?” 叶昊天十分震惊的问道。

孔修文抬头望天,郑重的点点头道:“儒家入世修行,达则兼及天下,一颗丹心献给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如果呕心沥血潜心修养三十年,而且没有一丝罪恶,就会不知不觉的将大半先天真气转移到身边经常所用的铁器上,或者是铁尺,或者是铁笔,或者是铁杖,或者是别的东西。那铁器流传下来受万民景仰,被称作丹心铁,上面不但凝结了大量的先天真气,更有黎民百姓转寄的佛心。九阴教想让我们交出丹心铁,所以才留着不杀、百般逼问。”

程守礼沉默半天忽然开口纠正他道:“先生勿需隐瞒。我们自己的丹心铁并不重要,最多只有八十年的功力和十几万佛心而已。他们真正要追问的是凝注数代大儒心血的‘汗青丹心铁’。”

说出这几个字,三个人都沉默了,相互对望之后,良久不发一言。停了半天朱璨道:“叶公子非是外人,儒家的希望可能就寄托在他的身上。我看此事也到了应该说出的时候,浩劫已成,此时不说,只怕以后没有机会。”

孔修文看着房顶沉思了很久,然后收回目光对叶昊天道:“此事说来话长,待我从头说起。南宋初期,金兀术率五十万兵马杀过黄河,直逼长江,康王赵构急切之间降下圣旨,令各州各府兴师勤王。天下百姓得了消息后皆群情激昂、奋不顾身,争着投奔岳飞元帅而去。当时有六位大儒不甘落后,商定成立大儒会,动用所有的能力帮助岳飞,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每人输出一半的功力凝结在一把铁尺上,然后将铁尺交给岳飞。岳飞本身修为已是极高,得到铁尺之助更是功力大进,才有了后来的兵发牛头山,大破金兀术,建立一代不朽功勋。可惜岳飞后来为奸臣所忌,康王降旨将其杀害于风波亭。当时以其功力若是肯走,谁能将他拦住?可是他为了全忠尽义,选择了慷慨就死。风波亭前,他将全身功力输回原来的铁尺中,交给当时前去见他最后一面的礼部尚书黄天赐。

黄天赐本是大儒会的成员之一,那把铁尺后来被贡在大儒会的总堂。大儒会商定:六位成员各掌一门,除了孔家一门世代相传以外,其余诸门各自寻找自己的传人,要求必须一脉单传,每代各门有一人入会。入会者首先宣誓为天下百姓鞠躬尽萃,并且将自己功力的五分之一贡献出来,统一注入到铁尺之中,一旦天下危急、生灵涂炭,就将铁尺交于一位高人,令他统领百姓,力挽狂澜,救我中华于危难之间。

后来那把铁尺交到了文天祥的手中。文天祥从一个文弱书生摇身一变成为天下景仰的抗元英雄,一生十六次危难得以逃脱,全赖铁尺所赐。他有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将铁尺取名为‘汗青丹心尺’。后来元庭出动三十六名修为数百年的大魔头,布下九宫八卦阵,围攻了七天七夜才将其击伤,又追了一十八天才将陷入昏迷的文天祥捉住。只是‘汗青丹心尺’已经被他转回到大儒会中。加入岳飞和文大人的一番心血后,‘汗青丹心尺’更是凝聚了不下千年的功力和数以千万的佛心。

当时元庭大势已成,大儒会只好暂时隐匿慢慢寻找机会。直到几十年后群雄奋起逐鹿中原的时候,大儒会才遍查天下英雄选中了朱元璋。将‘汗青丹心尺’交了给他,当时他觉得自己年龄已大,不适合修炼其中的神功,就将神尺交给了太子朱英,改名为‘监天尺’。”

“监天尺!”叶昊天听到这熟悉的名字忽然惊叫出来,自己的乾坤锦囊中躺着睡觉的不就是监天尺吗!为何面对这天下至宝自己从未有一丝异样的感觉?连通灵宝玉都没有发现呢? 他心中激动,探手将监天尺取了出来。

程守礼一把将监天尺抢在手中,一边上下摩挲,一边眼泪哗哗的流着。

另外两人也都每人伸出一只手去紧紧的握住监天尺的一段,就象忽然看见了数十年未见的儿子,生怕它再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