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决断(第2/2页)

※※※

中唐国内以西京为中心,一共修筑出来了四条官道,分别通往东西南北四大方向,其名字以“经纬”的经来命名,被称为是东经,西经,南经,北经,因为当时的“经”又是通假字的原因,所以往往就被叫成了东径,西径,南径,北径。

因为中唐境内不象是南郑那样,乃是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因此很是依赖于地面上的运输,这四条官道也仿佛是四条大动脉,支撑着中唐国内的商业和军事用途,这四条官道当中,修筑得最好的就是北径,因为在国防压力上面,北齐对中唐来说是最有威胁的,所以北径的通畅则是可以确保中唐的精锐府兵可以在第一时间最迅速的支援前线!

当朝的诗人胡云便记载:“西径若砥,其直若矢。西径上每隔十里,便会设置有食庐,可以提供饮食,每隔三十里有宿站,可以让人进行住宿休息,每隔五十里就有市管,这里面甚至可以进行交易。”

道路失修,河川没有桥梁在这个时代甚至是被认为是亡国的象征。所以在修筑官道上有一系列的标准,在夯土的时候的器具都是统一的度量衡,并且利用石灰来稳定土壤,其单位为“轨”,每轨的宽度为两米,北径和西径的宽度都是九轨,南径和东径宽五轨。

官道有粗有细,就仿佛是现在的国家级高速公路,省级高速公路那样,依次也是分为了五个级别,路,道,涂,圳,细,这五个级别的道路代表不同的宽度,路的宽度是三轨,意思就是可以容三辆马车同时通过,道则是两轨,途的宽度则是一轨,圳可以勉强通行牛车,而细则是可以走马的小路。

此时林封谨则是来到了距离北径大概四十里外的一条官道上,这里应该是当地的府县修建的,宽度大概是在两轨的级别,这里白天也是十分繁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过在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连夜赶路的终究还是不多,一旦天黑就冷清了下来。

何况林封谨此时的位置也经过了精心选择,道路的左边是一片乱葬岗,老鸹的声音叫着令人寒毛直竖,道路的右边则是大片的树林,这树林也没有什么成材的树木,歪脖子树,气死风,槐树等等的杂七杂八的长在了一起,密密麻麻的,估计大白天阳光都透不进去,更不要说是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