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兵临城下(第2/3页)

这一战打下来之后,虽然伤亡不小,不过剩余下来的这两千多人就仿佛是火种那样,会将“对方也不过如此”“装备也没我们的好”“老子一个人就弄死了三个”这种昂扬积极向上的思潮给带了回去,在城市守军内传播。

这一战带来的积极后果,第二天天亮之后林封谨也才是彻底确认,经过土豪金的飞行确认,发觉昨夜的大火大概烧毁了对方粮草的五分之一,并且应该携带来的攻城器械遭受了重创,因此一大早在营中空地聚着的都是辅兵和工匠,都是红着眼睛打着哈欠,没精打采的敲敲打打着各种焦黑的木头。

值得一提的是,对方也派出了可以飞行的木鸢来侦查城中的状况,不过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可劲儿往内陆里面灌的海风,要逆风飞行毕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其次,林封谨将自己包的二奶“火奴亚亚”叫了出来,火奴亚亚可以控制圣虫在远达百丈的距离外进行袭击。结果一干人巧妙而恶毒的布置了一个陷阱,直接让靠近吴作城上空的四只木鸢只回去了一只,并且那一只的驾驶者还惨遭土豪金咬了一口,估计属于落地就要嗝屁的那种。

总之,此后一直到本战结束,东夏也就仿佛认命似的放弃了制空权,再也没见过他们派出类似于木鸢之类的东西。

而根据鲁三的介绍,被派遣来随军的墨家弟子也都是属于学徒级别的,甚至都是有些敷衍的派出那些废材弟子。因为在出征之前,哪怕是最悲观的人,也从未想象过如此大军压境之下,居然都会对付不了一座草原上的蛮子建立的城市,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用多久将其打下来,是一天,两天,三天……还是四天五天六天。

现在就轮到东夏人为他们的轻敌付出代价了。

东夏统帅李明华举起了千里镜,看向了远处的吴作城,虽然还隔着整整的近千步距离,但可以确认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

因为之前李明华的副将就是在七百步的距离上,惨遭利箭穿喉的命运,那支利箭上面也不知道涂抹了什么东西,发出淡淡的磷光,令人看了就觉得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估计哪怕是不射中要害也是必死无疑。

出现在李明华眼前的,是一座武装到了牙齿的坚固城堡!它位于一处靠海的半岛上面,半岛的周围都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下的黑色礁石犬牙交错,只有一条陆桥与之相连,可即便如此,半岛的周围都修筑了高高的城墙!

城墙都是用桌面大小的巨石堆砌起来的,李明华甚至敢肯定,这城墙的宽度丝毫都不逊色于北齐国的四胜关那种雄关,上面甚至可以任四匹马儿并肩驰骋的。

在这座城市唯一的出入口:陆桥的这面上,城门也就位于此处,这城门足足分成三层,第一层乃是一道巨大的铁栅,栅栏的钢铁粗若碗口,还缠绕着巨大的锁链,第二层的城门坚固得看见就给人以绝望的感觉,第三层依然是一道巨大的铁栅。

这样的设置则意味着要攻克城门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

更可恶的是,城门附近的城墙居然都修建成了“W”形状的菱堡,尤其是城门口周围,更是一左一右的修筑有两个巨型的棱堡,仿佛是两支粗大的獠牙,深深的刺了出来。

这样的话,非但攻方架设云梯极不方便,还极其容易在攀援的时候形成三面夹击之势,更恐怖的是,城墙凸出的棱堡显然是被强化过,所设置的隘口,可以让防卫者向外射击,或在作战时,得到部分的掩盖。这些隘口还加上了木制的活门作额外的防护。狭小的射击口可以设置在城墙里,让弓兵在射击时受到完全的保护。

这样的建筑风格李明华也是看得格外的明白,此时看到的这些东西还只是表象,在攻击期间,木制平台会从在城墙或箭塔的顶端伸出,让防卫者可以直接射击墙外的敌人,如果敌人有备而来,防卫者可往他们投下石头或腾沸的液体。隐藏在上方的木制平台会保持湿润来防火,防雨,与它具有相似功能的石制堞口,会设置在城门的上方和侧面,短时间被造成巨大的伤害!

李明华第一次觉得自己带这么多兵来是个负担。

因为哪怕他的手下再翻十倍起来,也只能在这二十来丈宽的陆桥上一次性投入千人左右的规模进行冲击,从其余的三面进攻,则是意味着要攀爬悬崖,这更不现实了,所以人数再多拥挤起来对攻城实际上也没有半点用处啊,可是,面前的这帮草原蛮子在这二十来丈宽的陆桥前方的坚城上,完全是布置下来了一个完美的死亡陷阱等着人跳下呢!李明华微微眯缝着眼睛,甚至都看到了自己麾下的勇士前仆后继,却是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当中痛苦的呻吟着,喊叫着远方爹娘的名字。

“怎么办?”李明华的脑海里面忽的浮现出来了这三个字。面对这种只留下来了一面给你攻袭的坚城,李明华的脑海里面也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将其攻克,那就是困而不攻,反过来在城外修筑壕沟,累累围困,这样围到城中粮尽水绝,出现人食人的惨剧之后,自然就是不战而溃。

这样一来的话,对方的天险地势,反而就成为了他们的最尴尬的地方,扼守住这陆桥的出口,修筑几个堡垒,就连对方想要搏命也是没有半点机会。

问题就在于,这吴作城当中的存粮究竟有多少,他们能坚持多久?毫无疑问,倘若这吴作城当中围困的是吕羽这种重要人物,李明华就算是将这吴作城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都没问题,可是,扫荡围剿这么一个“蛮夷小城”,东夏国当中能给一个月的时间的耐心就不错了啊!

当日国君走了一步妙棋,便是对崔王女迫婚,崔王女的应对则是当年许下大愿,要守孝十年。这虽然是个合理的借口,但国君却是一直在此纠缠不休,最后王女党只能妥协,让出了六部当中礼部尚书和一位兵部侍郎的位置。

而李明华这一次出兵,也是由国君提出来主导的,倘若得胜而归,并且劫掠了无数牛羊财富回来,便不仅仅再次削弱了王女的势力,更可以说这就是国君的政绩!便可以更进一步的扩展自己的权力。

但也正因为这样,一旦李明华败了,甚至打得不漂亮,也同样是会变成责难国君的理由,尤其在王女党推波助澜的状况下,搞不好国君党这方面好不容易恢复一点的元气都会再次散尽。

因此,在出征之前,国君对李明华的支持可以说真的是竭尽全力了,李明华要什么就给什么,要两万五千精锐,甚至给了三万精锐!要攻城的器械,不仅仅是全额补给,更是有墨家的学徒随军出征,这已经是百分之两百的支持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