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东家之子(第3/3页)

其余的不谈,单是张雷率领的铁甲刀盾兵和三里部的骑兵之间的协调,还有调度,没有林封谨在其中的斡旋调和,时间一长也就一定会出大问题的了。

而自己一旦去了东夏,并且还没有办法及时赶回来……林封谨最怕就是这种情况的发生。

(PS:看到有书友不理解设置烽火台的意义,还有就是突袭吴作城的难易度,特此说明一下,首先,这个时候横穿大洋的风险很大,就算是没有深海怪物的威胁,也存在茫茫大海中很难定位的问题,东海诸国横渡大洋来到中原,走的航线都是千百年来用无数朝贡的船只残骸标注出来的,在中原沿海航行的时候,通常也是不会冒风险驶入深海,而是沿着海岸线走的。所以在沿途也会航行一段距离就补充淡水,食物之类。)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要想袭取吴作城,至少至少也是要五万人吧,单是这五万人,也是要起码接近二十艘六桅,七桅大船来装载,同时,这五万人至少要带足两个月的粮食吧?就算是一个东海联军的战士每天只吃一斤粮食——在没有大量肉食的情况下,要负责搏杀这种重体力消耗的士兵每天只吃一斤粮食真的是很少了——这里就至少都是三百万斤粮食,这里又至少是十艘船!加起来这就是至少是一支三十艘巨舰的庞大舰队)

(最后,只用舰队是打不下吴作城的,还得将五万名战士运送上岸,安营扎寨,而在吴作城附近能停靠下来这样规模舰队的良港地势本来就相当苛刻了,同时,要上岸扎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附近必须得有大量的淡水资源,还要有足够的空地能安置下五万人,附近有大量的森林,因为无论是燃烧,安营扎寨,修船,打造攻城器具什么的都是会大量消耗木材,并且从军事角度上来说,最好易守难攻,还要与港口互为犄角之势……这么多苛刻的要求一一列举出来以后,这才会令人知道为什么天然的深水良港真的是十分难寻。综上所述,所以东海联军想要突袭吴作城,在有心防范的情况下,真的是难上加难。)

不过,林封谨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要去东夏一行。

因为他最后还是觉得,自己身上的这个七冲门确实是应该破掉了,并且心中也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预感,若是再拖延下去的话,说不定会有什么未知的莫大弊端。

当然,更重要的是,林封谨觉得自己的担忧也是小概率事件,要发生这种事情,第一是必须东海联军的人抓准了时机,看准了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来袭,从各方面回馈回来的情况来说,这已经是大概十成当中只有两成的概率。

第二,即便是东海联军的人来袭吴作城,自己没有办法及时(在三个月内)赶回来的可能性也顶多只有三成!

这两种突发状况加在一起,才会演变成最令人纠结的状况,所以林封谨觉得这个险还是值得冒一冒的,实在不行的话,他也不是没有底牌,那就是请吕羽发话,让四胜关的守军出面,发兵来解吴作城之围。

当然,这是下策,不管吕羽和林封谨君臣之间再怎么相得,一旦北齐动兵,那就是国事,断然不会和私人的情谊混合进去,吴作城中就必然会被北齐强势插上那么一脚,对于林封谨来说,若不是逼不得已,便真的是不想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