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5章(第2/2页)

陈丽华回书的很快,令他率三个兵团留守巩城。可以说巩城是白南郡的门户,只要把巩城占住了,川军主力便可以在白南郡境内横冲直撞,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巩城的安全,也就等于保证了川军主力的后勤补给线。

到目前为止,陈丽华做出的这一系列决定都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很快,他便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

白南郡是贞西三郡中最大的一郡,地大,城镇多,川军深入得快,但兵力分散得也快,一路上川军对所攻占的城镇都要分兵驻守,东面分一批,西面分一波,当川军深入到白南郡最西面的白杨县时,原本二十五万众的大军只剩下了十多万人。

可以从川军进入白南郡算起一直到现在,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交战,但主战兵力却在无形中减员了一大半,而且还不是因死伤而减员,是由于自身的分兵才造成的减员。

这正是川军作战的一个习惯。川军一向讲究攻占一地、巩固一地,要巩固地方,就必须得驻军留守。陈丽华是川军正统的将帅,此时他做出的决策也正是川军的一向习惯。

这时便体现出了陈丽华中规中矩,不懂变通的缺点,攻占一地巩固一地的方针策略不能说有错,但是需要视情况而定,就目前来看,这是川军进入白南郡后最大的败笔。

当然,陈丽华之所以这么做他也是有底气的,即便川军的主战兵力只剩下十多万人,可是对叛军仍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且他以及下面的川将们还都有个误判,川军分兵攻占各城镇的时候,都有遇到驻守叛军的顽强抵抗,说明叛军也是分兵驻守白南郡全境的,己方一路攻占这么多城镇,所消灭的叛军也肯定不在少数,依照叛军有八万兵力判断的话,现在的叛军兵力充其量有五万左右。

十多万对阵五万,几乎是三倍于敌,取胜毫无悬念。

自川军主力顺利挺入白杨县,川军将士们变得更加轻松,按照这一路推进的速度来看,几方在半个月内便可以攻占白杨县全境,彻底扫平叛军,到那时,朝廷增派的援军还在半路上呢,歼灭叛军的功劳将全部记在他们的头上。

十一军团的军团长高鹏、十六军团的军团长冯玉、十七军团的军团长柴松已纷纷向陈丽华进见,赶快绘制叛军头目李舒的头像,张贴到各处,以防李舒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