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6章(第2/2页)

在大臣当中,唯一对此事不报乐观态度的就是阴离。在他看来,唐寅的野心太大,现在已把矛头对准了川国,如果川国真的被灭,那么下一个倒霉的肯定是己方。

在宴会结束后,阴离没有立刻离开,故意留到最后,等众人都走后,他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详细向李舒说明一番。

现在,风、川、贞明显是三足鼎立的局势,其中风国最强,川国次之,而己方实力最弱,如果己方与风国联手灭了川国,那么最后必然会反受其害,最好的办法是与川国谈和,如果有可能,还应与川国结盟,联手抗风,如此方能制衡风国,确保己方的安全。

听完阴离的想法,李舒的鼻子都快气歪了,风国是援助己方的恩人,己方能有今日的成就,能光复整个贞地,几乎全靠风国的无偿资助,而川国则是己方的敌人,不知有多少贞人被川人害死、奴役,现在倒好,阴离要自己与敌谈和,甚至是以敌为友,联手去对付己方的恩人,那自己和贞国岂不成了白眼狼了吗?

此时李舒本就有些醉意,加上阴离的话越说越离谱,越听越不顺耳,他勃然大怒,将阴离狠狠训斥了一番,而后令人将其赶了出去。

李舒对阴离的看法也是在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刚开始时,他对阴离是将信将疑的试用,而后是重用,再后来是猜忌,发展到现在已变得有些厌烦。

他之所以还能容忍阴离的存在,只因为阴离在治军打仗这方面太强悍,无人可取代,可以说没有阴离的统帅,李舒势力也不会做大到今日这种地步。

不管怎么样,李舒最终未听从阴离的建议,而是接受唐寅的请求,决定与风国联手对川国出兵。

风国毕竟不同与贞国那么野蛮,要出兵川国,也得找到合理的借口,要让自己的出兵变得有理有据,要站在道义的最高点上。

两国相邻,之间想和平相处很难,但要制造麻烦却很容易。

很快机会便来了,风国的一支商队在川国境内遭受到洗劫,不仅货物、钱财被抢个精光,连商队的人也被杀得一个未留,这算是一起惨案。

风国正愁找不到机会呢,恰巧发生这样的事,怎么可能错过?风国派出使节到川国,限川国在三日内查出凶手,还风国一个公道。

说起来川国并没有很重视这件事,即便是在川国,这种洗劫商队的事也时有发生,只是手段如此狠毒不留活口的,倒是有些少见。

三日后,川国得出的结论是匪寇所为,至于匪寇的行踪,现已不知去向,还需要继续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