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换装(第2/2页)

看起来倒是很是威武。

“经略使,这种弹药盒提牛皮制成,内部浸油木作弹盒内撑,内撑上有三排二十九个弹药孔,可以装处二十九个定装纸壳弹,每人携弹量五十八枚……”

当王得云在那里作着讲解的时候,朱明忠全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他注意到这两个弹盒,与他最初仿制日式明治三十年式子弹后盒不同,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尺寸,在弹盒一边还有一个小盒。

这时王得云则指着弹药盒继续做着讲解。

“因为击发燧石与弹药一样都是消耗品,旧式弹盒在设计上并没有考虑这一点,所以士兵不得通过空出一个弹仓的方式装燧石。

而这个小盒子就是用来装燧石的。”

尽管当初朱明忠借鉴后世的武器携具设计了一套颇为先进的携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碰到了问题,现在对其进行改良,是为了更适应时代。

对于这样的改进,朱明忠自然持欢迎态度,甚至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军工厂正在一点点的扔掉拐杖,开始学习自己走路……

“这是水壶。”

王得云指着李富贵后腰间的一个圆筒形的东西。

“和过去一样,水壶是用竹筒做得,只不现在它更大了一些。

外面加上布套,可以让士兵方便使用背带背挂在身上,相比过去,使用更方便一些。”

那水壶的模样看起来倒是有点象后世德军的防毒面具盒,朱明忠暗自寻思着,竹筒水壶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野外行军打仗的标配,北方的游牧民族用羊皮水袋,而汉人就是用竹筒,只过过去对竹筒的大小没有要求,现在的要求是可以装至少1.5斤水。

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现在还会通过浸油等工艺处理以保证它不至于因为长期使用而腐朽。

而腰带的另一边则挂有布制的手榴弹包,里面装着军工制造的拉发手榴弹――虽然拉发手榴弹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使用的效果极佳,原本的旧式手榴弹已经被卖给了郑成功、张煌言,甚至被输送到了北方义军。

“等军队明年完全换装之后,又能有一大批物资接济北方的义军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