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臣与臣(第2/2页)

凝视着北方的朱之瑜随后又说道。

“他人皆言京师何等之好,京师何等之妙,朝廷在我,京师在我,天下焉能不在我,可却全不知,四藩鼎立,稍之不慎,既可能万劫不复,所谓之妙,不过只是烫手山药而已,况且……”

扭过头来盯着顾炎武,朱之瑜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

“古往今来,立不赏之功者,又有几人能得以善终?今日,天下四藩皆立不赏之功,皆有不赏之能!如此,若为众矢之的,又岂我淮之福?”

把持朝廷真的那么好吗?

“三国之时,曹操挟天子,天子令又岂曾号令孙权、刘备?反倒是刘备以‘衣带诏’言曹操之不臣,联和孙权,兴兵讨曹,如此天下数十年不靖,今日若是大王夺据京师,还朝于京师,闽淮若以‘衣带诏’为名,言大王不臣,经略攻伐,天下何时能靖?”

即便是直到现在,顾炎武仍然记得朱之瑜那天最后说的那句话。

“今日之天下,已非往昔之天下,四藩不靖,天下不臣,可……何人先为不臣?”

那天顾炎武与朱之瑜聊了一夜,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看到大王的另一面,一直以为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这个“不臣”犹豫不决,并非他不知道这是大家所喜闻乐见,但是……何人先为臣?

想到这,顾炎武的嘴角泛起了一抹苦笑。不过他很快便收拢起了思绪,轻咳了一声继续说道。

“你们可曾想过,若是如此的话,那夫人怎么办?世子怎么办?”

眼见顾炎武回过神后,突然问到夫人,钱磊沉默片刻,而后说道。

“郑家是郑家事的,夫子既已经嫁入淮王府,便是淮王府之人,与此事何干?”

不过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钱磊的心里“咯噔”,他意识到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夫人可以不考虑,但是世子,却不得不去考虑,因为世子是大王唯一的子嗣!

见钱磊陷入了思索,顾炎武长叹道。

“炳奇,这件事先放下吧,暂时先放两天,毕竟,按道理,这船把消息送到海州总还需要再过几日。”

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的顾炎武,从桌上取过一份电报。

“现在山东全省已经收复,大王那边发来一份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