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任不同(第2/2页)

李龙几乎有些恼怒了,一直以来,他都听人说过,现在的大明与过去不同,武将的地位极高,文官不仅不能制约武官,甚至武将反过来可以去制约文官,可以轻易令内阁倒阁。

不过因为文武殊途——现在的大明,因为五军都督府统管军务,所以才有“武将不列朝”的说法,除了一个兵部堂书外,大明的武将都集中于五军都督府,如果有军务,陛下会直接在武英殿召见他们,即便是如此,文官也不列席,只有特殊情况下,才会有内阁的五位阁臣参加,其它大臣非特旨不能列席。

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文官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武将,可即便是如此,也有“勋臣跋扈”的说法,而“勋臣”几乎全都是武将,就是眼前这位潘学忠,也是勋臣是大明的靖海侯。至于文官……“非军功不封侯”,首辅张煌言之所以能封伯,同样也是因为军功。至于文官,是不可能封侯的。

过去,对于所谓的“勋臣跋扈”,其实也就是“武将跋扈”的说法,不过只是道听途说,可现在,李龙却总算是见识到了他们的“跋扈”。

“本官是出访欧洲的正使,必须要为使团上下数千人的安危负责!”

数千人,这是使团的规模,当然,并不仅仅只是使团,还包括有随行的十六艘军舰上的官兵,现在李龙之所以会这么说,也是气极了才会用“本官”来表述身份。

“如果有人威胁到你们的话,舰队的舰炮自然会为你们发声!”

看着面前这个不过只有二十来岁的正使,潘学忠笑了笑,然后走到窗边,朝着大海看去,然后指着大海说道。

“欧洲人尊重的是力量,到了那里,一切都是由力量说话,我们之所以要把荷兰人赶出去,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巴达维亚,而是要告诉欧洲人,在这里,大明,同样在注视着欧洲的一举一动,所以,这次既是访问,同样也是示威,而最好的示威是什么?”

回过身,潘学忠看着李龙反问道。

“最好的示威就是狠狠的打上他们一顿,然后再跑到他们的家门口,告诉他们,我们来了!你要战,那便战,当然……”

话声略微一顿,潘学忠的语气微变,笑道。

“到那时,就是外交官的舞台,怎么样?本侯的这一仗,没有任何悬念,您的那一仗。你能打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