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买木料

第四百六十九章

一早,张柔送青青、菲菲和小鹏上书院。

至于振宁,他去的是翰曦,路程要远些,开课也早,所以走的更早,由三哥骑马带他。

其实青青已经在育英念了三年书了,学习的也不差,现在之所以做了“留级生”也是她强烈要求的。

家里四个孩子,三个上学,就她一个在家,无人陪她玩耍。

小丫头哭闹跟着菲菲要去上书院,后来还病了,张柔不得不给她走后门,让她再念一年,反正她年纪也不算特别大。

孩子送走了,张柔考虑一下,准备去看看账。

直接吩咐赵师傅去员工宿舍。

现在珍珠还是她的财务大总管,但随着她生意越做越大,手下的账房已经有六个人了。

不过都是女人。

也许女人更适合算账,六个人的工作效率都很不错,且都很细心。

每年她都要给她们包大红包的。

张柔带着路上买的蜜饯进了屋。

珍珠几人反应很是快速,站起来福身行礼。

“起来吧。”张柔把蜜饯随意放到桌子上。

也不特意吩咐她们拿账本,而是随意拿起一本她们正在记录的看了起来,“猪肉涨价了?”

珍珠回道,“回夫人,一斤涨了一文钱。”

“嗯,回头让胡掌柜、姚掌柜在铺子附近的肉铺看看,是都涨了还是就咱们合作的铺子涨了。”张柔交代了下去。

别看就长一文钱,但是家里铺子多,一天几百斤肉,正经不少钱呢。

做生意就得这么分角必争。

“是,夫人,我这就记下。”

“最近有哪个铺子有异常的么?”张柔一边翻看账本一边问道。

别小看这小小的账本,它能反应很多情况呢。

“回夫人,南区的味美饭馆最近几天的收益有些不对劲,多了。”

张柔点头,心里记下。

准备回头看看去。

将账本放下,“你们做的很好,但不能懈怠。”

珍珠众人福身应“是”。

张柔心下满意,准备回头想想,赏赐点什么。

要不然就送些丝绸来,让她们自己裁衣。

她又拿起两个账本翻看,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

之后就坐马车回家了,并没有去南区。

真有事情也不是她巡铺可以发现的。

好在她有办法。

其实是沈二哥给她牵的线,对方类似于熙朝“包打听”。

因为对方不做官宦的生意,就是想打听的是官员的消息,对方就是不接的。

就因为如此,张柔才和对方合作,一是他们收费便宜,一次二到五两银,她用起来不心疼,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对方有分寸,她不会被连累。

张柔并没有想味美饭馆的事儿,反正有人帮她查。

她现在在考虑一件事,就是“员工宿舍”小了。

当年明明觉得很大的。

想要扩建是不可能的了,当年是买了块“闹鬼”的地皮建的,邻居是个大富豪,人家不会卖房子的。

那就只能换地方。

当年之所以把员工宿舍放到这,一是因为离家近。

另外一个原因是最开始开铺子的时候,前四家铺子都是在这儿附近,但是现在不是,现在已经有二十四间铺子了,东南西北区都有,建在这里也未必有多便捷。

所以可以考虑往南区挪。

那边房子好买,还便宜。

买一条街十几家也不过三四千两。

地方却是要宽敞多了。

真心可以考虑一下,反正手上银钱富裕,在京城买房绝对是稳挣不赔啊。

越想越是可行,张柔准备回头和三哥念叨念叨,如果他也不反对,她就准备行动起来了。

张柔一进家门,就被赵嬷嬷告知,沈大嫂过来了,在宝桂院陪老夫人说话呢。

“娘、大嫂。”张柔掀开门帘进屋。

沈大嫂还挺惊讶,“回来的挺快,我都准备白来了。”

“没什么事,随便转悠了一圈就回来了。”张柔并没有细说。

“那就是没事了吧?”沈大嫂又问。

“嗯。”张柔看向沈大嫂,这是明显有事啊。

沈大嫂直接说出了目的,“那你陪我逛逛街,我想买点东西。”

“容我喝口茶。”逛街她倒是不反感,但是她没什么想买的。

张柔喝了茶,吃了瓜果,和桂花婶打了招呼,才和沈大嫂上了马车。

上的还是赵师傅马车,沈大嫂早把家里的马车打发回去了。

这是打定主意蹭她家的车了。

“大嫂,你这么着急逛街是要做什么啊?”张柔有些好奇。

“我保准你也想要。”沈大嫂还卖了个关子。

张柔笑了,“我想要的东西多了。”

沈大嫂压低声音说道,“是木料,好木料。莹莹今年也十岁了,有些东西得早早准备起来了,省得到时候抓瞎,这也是朋友告诉我的,我就想着去看看。”

张柔没想到居然是木料。

如果有好的木料啊,她当然不介意囤积一些。

她倒不是为了菲菲,菲菲才四岁,有的等呢。

她也不愿意女儿早婚。

她不是想买房子搬家么,如果换了新房子,那家具肯定也是要新做的,有好木料,可以打成成套的家具,会更好看一些。“那真得去看看。”

车上也没有外人,妯娌俩这么多年交情了,关系一直比较亲近,所以有些话沈大嫂也愿意和她说。“京郊的田地实在太难买了,我准备攒了钱去山东买了农庄,几百亩地那种,抬嫁妆也好看不是。”

“怎么大嫂,是有人给莹莹提亲么?”这也太早了一些吧。

沈大嫂点头,“是有两家露了一些口风,可我都不满意。有一家是你大哥的同年。他们家是江南的,不说望族,也算是个大族,肯定是比我家强,但我也不想让莹莹嫁,他们又不分家,人多是非就多。另外一家是我堂妹,堂妹夫是个秀才,这回人口倒是不多,但是很穷。”

如果沈大嫂不是自己妯娌,换个外人来听,肯定觉得这娘们儿事儿真多。

人多,她嫌事儿,人少又嫌家穷,真心不好伺候,可是张柔却是很理解,作为一位母亲,在给女儿挑女婿的时候,恨不得挑个四角俱全的。

张柔安慰道,“别着急,莹莹年岁还小,咱们慢慢挑着。”

沈大哥现在只是一个小官,他们家也没有家财万贯,肯定做不到一家女百家求,但是多看看多考察几家总是好的。

熙朝人重诺,一旦确定下婚事再想退亲,虽然也可以,但是会很麻烦,而且对女方影响更大。

“我和你大哥也是这么想的。我这么费心给她攒嫁妆也是为了她以后腰杆子能硬些。”作为女人,太知道嫁妆的重要性了。

“莹莹也是个好孩子,我看上次绣的荷包,比我手艺都好呢。”张柔这倒不是奉承,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