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3页)

于是,仁宗道:“李掌门自是我大宋忠义之士,这事不可争议。大辽朝政如何,与我大宋无关,同样的,大宋的事,大辽使者还是不要过问的好。”

李沧海听仁宗平平淡淡说了这样一句话,却是甚有威严,暗想:到底是青史留名的皇帝。

耶律光因为被李沧海扒了大辽纸老虎的底裤,此时自然顺着台阶下了,于是也客气地说了几句好听的场面话。

李沧海回到座位,巫行云以传音密术说:“吐蕃那个老僧功力只怕不低,他还没有出过手。”

李沧海道:“但也不是师姐的对手。方才我在台上比武时若是他要偷袭我,自有师姐在一旁牵制,我很安心。”

巫行云暗想:原来她还是这般信任我、亲近我。

巫行云一时念及自己前日伤心之下对她产生的怨恨,一时又想起从小的同门情份,不禁五味陈杂。

巫行云叹了口气,说:“掌门师妹真要参和朝堂的浑水?”

李沧海道:“想要获得正经生计,少不得要和朝廷中人打交道。如果我们几人的逍遥生活是建立在底下的人为祸百姓上,我宁愿自己来承担责任。”

江湖大侠们行走江湖,差旅费怎么来的?江湖大侠不种地、不做生意,钱怎么来的?江湖大侠难道就是靠夺取别人的财物吗?而她逍遥派从前依靠底下孝敬,底下的绿林不还是要抢掠百姓?如果连自己的生计都承担不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若要自己谋得好正经营生、承担生计,当然要有合法的身份,若有官府人脉关系,生意也会顺利得多,不能事事都靠拳头。

巫行云反问:“为了皇帝给的高官厚禄?”

李沧海淡笑:“师姐若要这样想,我也没有办法。”

晚上,仁宗又在宫中设宴,李沧海也在这时候见到了范仲淹,但是后世民间更有名的包青天,现在都还在安徽当知州吧。

他“权知开封府”的时候,刘娥太后都死了二十几年了,也不知他怎么审“狸猫换太子”的。这个武侠世界,倒没有把民间故事弄混进来。

李沧海当然也看到了宰相吕夷,范仲淹为人清正,素来不喜吕夷任人为亲,吕、范之争已在朝堂显现。不过他们这样的大官,李沧海一介江湖女子,他们也未必瞧得上。

宴至中途,仁宗疲惫离席,李沧海和巫行云自然也不多留,告辞出宫。

……

此次打退了大辽、吐蕃的打衅,两国使者离开开封后,李沧海仍然费心教导派中人员习武,又暂把产业经营的事交给尚留在京的李秋水。

近几日,无崖子都闭关入定不出,巫行云十分关心他,却也不得相见。好在无崖子人留在开封,巫行云若无要事也不会离开。

如此过了五六日,到了六月十五,忽有宫中太监却来宣读圣旨,让李沧海吓了一跳。

仁宗圣旨中册封她为“义贞郡主”,并任命为御前行走,另兼新成立的“讲武堂”和“副都指挥使”。“讲武堂”受“枢密直学士”范仲淹节制,都指挥使是仁宗一个亲信。

“讲武堂”主要是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招揽江湖武艺高强的忠义之士,二是提高殿前禁军和护卫们的武功。

李沧海得封这个官,自然是仁宗有意要用她,有个“义贞郡主”的册封,她都成了大宋皇室中人了,仁宗成了她皇兄,她和逍遥派当然要维护大宋宗庙。

江湖人虽素来不把朝廷功名当回事,但是逍遥派上下得知掌门被册封为郡主,仍然是对宋室充满好感了。

巫行云和无崖子此时正在闭关,李秋水去了工厂和店铺,李沧海接旨后就骑马入京,随太监进宫谢恩。

仁宗在琼林苑接见,此时伴驾的正是范仲淹、折继闵、还有几个李沧海并不认识的官员,之前在宴中也没有见过。

太监禀报后,李沧海上前依礼拜见:“参见皇上!”

仁宗哈哈一笑,说:“朕的义贞郡主来了!快快请起!”

李沧海是想得到合法身份,但是仁宗这样礼遇却又让她有几分不适应。

“谢皇上恩典!”

接着在场的官员又向她施礼:“见过义贞郡主!”

看来,仁宗将她这位郡主当回事,那么别人也就不敢不把她当回事,李沧海揖手回礼。

李沧海又向仁宗揖道:“李某一介江湖人,承蒙官家恩典,不胜惶恐。这郡主之尊,李某怕是难以高攀。”

仁宗笑道:“朕听闻义贞严格约束门人遵从朝廷法纪,规导绿林从善,利于百姓,此乃大善!数日前义贞为大宋打退辽、吐蕃挑衅武士,又立下大功。你当得起!”

李沧海见在场人士也都喜气洋洋的样子,知道这朝廷拉人入伙是辞不得了。真辞人家也当你是假,况且真的辞了朝廷善意,对她也没有好处。

在宋朝仁宗手下当官,总比在明清时代的皇帝手下当官好了不少。现在是北宋前期,虽说程朱理学未出,对女子没有后世的严苛限制,但她有个郡主身份也能保障更多的权益。

李沧海道:“如此,臣恭敬不如从命,谢官家恩典!”

仁宗复朗朗一笑,邀了李沧海进琼林苑,又设了小宴,几位臣子作陪,宴间谈起“讲武堂”新立诸事。朝中也知李沧海身为一派掌门,不可能管理细节,挂职在“讲武堂”自然是在关键时候支持大宋的。

到是宴上范仲淹忽问:“义贞郡主对于大辽朝政如何看?”

李沧海想了想道:“二十年内,辽应无力大举南征,是以二十年内,大宋边疆之患在西北,但也要防止大辽趁人之危。党项人不臣之心已久,不但骚扰百姓,还截断大宋与西域的联系,使我大宋于西北买不到战马,以此削弱大宋骑兵战力。长此以往,大宋军队野战能力下降,只能龟缩城池,陷于被动,在整体地士气上也我军就会越来越弱。”

仁宗不禁心惊,放下杯盏,道:“义贞果然有些见地。”

范仲淹道:“郡主觉得党项人才是我大宋的心腹之患吗?”

李沧海摇了摇头,道:“大宋养士几十年,根基深厚。皇上仁君当朝,文有韩琦大人、李迪大人、范大人,武有折家、种家、杨家和狄青将军,忠臣良将尤在,党项人为边境之祸,倒称不上是心腹之患。”

仁宗听了这样的话,哈哈大笑说:“义贞这样当着人家的面夸忠臣良将,几位爱卿也是招架不住呀!”

李沧海一听,不禁看看另外几桌的大臣,他们没有穿官服,是以她也认不出来。

仁宗也就好意介绍与范仲淹同桌的是李迪,而下首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官正是未来的三朝宰相韩琦,武将在场的除了年纪最小的折继闵,还有狄青和杨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