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天尊毒妻(第2/3页)

……

赵琮出了王师傅家,返回燕王府,回到书房翻看书稿。见这原书稿的字迹清晰娟秀,倒像是出于女子之手。

赵琮再想到李碧莲说这事源于自己的桃花,也合得上了。

女子对他芳心暗许总是不便对人直接宣之于口的,便是她写了这话本稿子去陷害她意想中妨碍她当燕王妃的郡主,她也定不会让别人看了书稿,让人知道是她所作。因为这稿子的故事,只要知道护国郡主和燕王的人都能看出来,别人由此可以看出她那难向他人诉说的嫉妒和想嫁他而不遂的春心。

赵琮从前还有少年中二和自命风流的人之常性,这时只觉得遇上了这样的女人,比吃了死苍蝇还恶心。

这种恶心的心情就像是现代女子遇上这些事一样:一个神经病男人追求美女不成就提刀杀人泄恨的;又或者听说一个男人看到美女和她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就发神经地说:“物质的贱女人,还不是他比我有钱!”

但凡现代精神正常的女子遇上这类男人,就算他长得帅也喜欢不起来。

赵琮涌上无穷的后悔,从前面对少年女子时的姿态到底轻浮了一些。

赵琮暗道:她们仗着父兄一心想攀高门不是罪,得不到郎君胡思乱想也是少女情怀,但是暗中如疯狗乱咬旁人还间间祸国殃民就是大罪孽了。这种女人除了父兄加持之外,和那些照样学过琴棋书画的妓女没有分别。我定不能娶这样的女人,也不能让这样的女人生下我的孩子,毁了下一代。

回头看这书稿纸张是特净的云母笺熟宣,也只有大富大贵之家的女子才爱用这样的纸、用得起这样的纸。

所以是那人是见过他的烂桃花、大富大贵之家的女子、还要有安阳府的关系,通文辞诗书,能写一手娟秀的字。

这个人也不言而喻了,没有第二个选择——韩樱。

韩家是祖籍安阳府,韩樱祖上两代进士出身的宰相国公,告老后都回乡去的。韩樱的父亲和兄长现在都入仕了。韩樱的父亲以国公身份出任了荆湖北路的经略使,兄长去年春中了进士,已在京中担任了五品官——现在朝廷缺人,他又有背景,当然有好的位置给他。

……

曹文辉、王普这日晚上回到国子监的学子住处,便在三两学友间说起外头的风言风语,不少早就对张素不满和微词的家族出来的轻薄男子就纷纷附和。借着隐喻“柔然古国公主”的《桃花劫》故事轻声说着淫言浪语,不堪入耳。

而那种还有良心是非的爱国正直的人,暂不为家族田地上那点利益所动,而有志北伐雪耻的一类青年听到这些话,实为愤慨。他们认为没凭没据的事被人假托来抹黑郡主,实为可恶。当时任何人没有本事在国难时做到护国郡主所做的事,当时死了多少皇亲国戚贵族和平民百姓,举国上下束手无策,只有护国郡主救出皇帝还歼灭敌军,礼送败军出国门。是龙是虫,实事求是,如何能因她是女子而用谣言下三路里带?没有了护国郡主,此时何来的天朝?何来的国子监?

第二天两派人在国子监吵闹,因为曹、王集结了一些人,而那些更实事求是的正直青年知道滋事体大,知道他们联结着要去郡主府“逼宫”有可能动摇此时朝廷的根本,所以纷纷挺身而出要阻止。

今日当值的国子学李博士、赵博士,数名助教也过来阻止,国子学博士为五品,只要不是暗中之手,知道这事可大可小,到时自己身陷嫌疑可不是护国郡主的对手。

虽然暂时被压住,但是“逼宫”请护国郡主退出朝堂,安享郡主荣华富贵敬守女德这件事已种入利益相左的学子的心中。

国子监这闹轰轰的一出大戏,正被躲在一棵树上的刘进看个够,正好看出哪些人最为激动想要去逼张素下台的,有哪些人是真正劝的,哪些人明上似乎为难实际上是小聪明煽风点火想让别人去当炮灰的。

人食五谷,当真是各种人都有。

待到下午,皇帝口谕传到,国子监学生全到燕王的新军去“军训”,说是好选出一些有“出将入相”潜力的文武全才来,以作将来重点培养。

这时的国子监也是国难之后重建的,不管是官员还是学子,旧派势力到底没有那么大,还没有人可以想见皇帝就闯进皇宫里去的底气。

之前有部分人反对护国郡主,但是总不能明着无君无父反对皇帝吧。而皇帝这个口谕虽然不和规矩,对于遭遇国难后几年的朝廷和皇帝来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于是包括那些被煽动的人,不知背后之人,没有和背后之人有什么协义密谋,意志自然不志,这时有了别的利益放在面前,也就没有心思去“逼宫”护国郡主了。

……

再过一日,大早朝议完大事之后,政事堂总算有闲,张素此时又不想操太多心到下头的事上,这才回到郡主府。

李碧莲又到了,张素一听又是为了那件事,说:“你还忙着要拉练大炮,采集信息呢。那事儿就交给燕王吧。”

李碧莲道:“前日燕王找着了那说书人,要了那评书书稿,我们已经有十足把握是谁干的了。至于市井流言,只怕来处就不只那人口中。”

张素心中清楚,却也问道:“你们查清是谁弄出说书的人了?”

李碧莲道:“那说书的人只想要赏钱,才说一个新话本,但是谁写了《桃花劫》的本子已经查出来了。便是仪国公府的韩樱姑娘。”

张素道:“证据呢?”

李碧莲掏出包袱里的东西,说:“这是《桃花劫》的原版手写稿,昨晚我偷偷摸去了韩府,取了韩姑娘练字的废纸。那纸张、字迹不会错了。”

张素叹道:“年少无知,才有这么大的疏漏。”

李碧莲道:“倒不是她疏漏,她是绝不可能让别人看她写的内容的。若有第二个人知道她写的是什么,便能猜中她的心思了。”

张素接过来,一目十行,大致看了这话本的内容,其中描述故事中的异姓公主的用词极其恶毒,可见对她的怨恨之深。

张素一哂,说:“这证据拿到手了,可是人家也没有明说是我,这说的是‘柔然异姓公主’,我也不好对号入座去质问吧。朝堂尚不以言获罪,我怎么搞个文字狱,让后说呢。”

李碧莲道:“难道就这么算了?”

张素手指敲了敲椅子的扶手,浅浅一笑,说:“我说了让燕王去处理此事,你怎么又拿了回来?”

李碧莲道:“燕王不敢推辞此事,但是我也得和夫人汇报。夫人这时说不能以言获罪,可得怎么办呢?”

张素拍了拍手中的书稿,慢条斯理地说:“这么娟秀的字,只有你我欣赏,岂不可惜?你让燕王想办法让韩樱的诗词文稿和练字文稿外泄,随便捧她为‘京城第一才女’,再让那说书的拿这书稿出来,就说是‘京城第一才女’早就的话本原稿,让一些轻浮浪子和嫉妒的闺秀都看看。一死了之,难消我心头之恨……我要她身败名裂,成千年笑柄,多请说书人去酒肆茶楼里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是想嫁燕王都像疯狗一样牵累无辜了吗,就让燕王将之弄得求生不如死,再让燕王告诉她真相,可是那时她说什么也没有人信了。她写的《桃花劫》在我看来不过窠臼陈词,无趣了点;我喜欢这样虐心极了的真人真事。至于别的有心造谣和想逼宫的人,于国于民没用且能死的就别活着,让他们少受几年苦早日投胎,是我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