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完成了使命的“教学楼”(第2/2页)

“救人要紧,马上转移那些人!”

齐磊很快给出了决定。

已经活下来的人,绝不能让他们再陷入危机当中。

幸运的是,在之后求援的时候,虽然时有余震发生,但级数都不大,那几栋教学楼看上去岌岌可危,就依旧屹立不倒,而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着。

差不多在地震发生五天之后,救援队和媒体进入到震区内所有县镇乡,越来越多的灾区图文报道出现在网络上。

其中有一则来自央视的报道,十分受人关注:就在今天早上,在木溪县残存的三栋教学楼全部轰然倒塌,但幸运的是,躲在教学楼里的受灾人员在昨天晚上已经全部安全离开。

这三栋教学楼似乎约好了一样,在完成这次伟大壮举任务之后,便纷纷化为了废墟,但它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

这几日以来,它们抵御了第一次强震,以及后续的余震,坚强地屹立在这片废墟当中,为灾区的人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避难场所,救下了3000余人。

我们必须说明一点,为什么这三座教学楼能够在地震当中坚持这么久。

因为在一年之前,悠悠集团展开了“慈善一周行”的活动,地域覆盖了云贵川三省的贫穷地方。

苍天有眼,木溪县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而这几栋由悠悠集团捐赠的教学楼在这次地震当中立下了一场大功。

文章末尾,小编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这三栋教学楼刚竣工没多久,然后在地震当中坚持了5天,便轰然倒塌。它们来到这世上的任务似乎只有一点,就是为了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当中,庇护那些受灾的灾区群众。

最后还给了柳云一个基调:华夏梦的代表,当今的时代骄子。

很快,悠悠还有柳云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当中。

从巴黎火炬传递,再到这一次的地震,柳云的个人名望已经被推向了最高峰。

同一座城市,同样是教学楼,有的楼垮塌成了废墟,里面埋着几百个年轻的生命,子弟兵在废墟上夜以继日地挖掘救援,悲恸的家长在废墟前伤心欲绝;有的楼虽然最后也倒了,但至少已经护佑了楼里的学生和其余人群安然无恙。

这是多么大的功绩啊!

同为互联网行业,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在心里感叹,这次悠悠可算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媒体前露脸了。

柳云那小子的战略眼光很准就算了,可运气怎么也这么好。

华夏这么大,他随便选一片地方,捐赠几个教学楼,竟然救了这么多人,立下了大功。

可他们并没有思考过,悠悠是花着真金白银,去展开一场覆盖了三省的慈善活动,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在沪市某处的别墅里,有个平头男子愤怒地敲打着桌子:是我,是我成就了柳云那小子。如果没有那场车祸的话,那小子也不会来这一出,拿慈善当挡箭牌!

……

宁江,悠悠大厦。

在央视放出这则新闻不久之后,柳云便召开了中高层会议。

“过去几天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悠悠很幸运,曾经做出的善举,误打误撞救了不少人,我深感欣慰。废话不多说,我先宣布一些事情。”

第一个决定:集团内所有云省籍的员工,可以请半个月的带薪探亲假。

第二个决定:员工捐款不设上限和下限,全凭自愿。

第三个决定:微博上发起“抗震救灾爱心绿丝带”活动。

第四个决定:启动“悠悠慈善基金”。

第五个决定:整个五月,微博都会去除色彩,保持黑白界面,以此向木溪大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此刻,微博正处于“消息井喷”期,用户非常活跃。

柳云的个人微博下,更是被网友的各种赞美言论刷屏了。

很快,他的粉丝数已经突破了1000万,在名人当中继续领跑。

柳云在这场灾难发生后,发表了第一条个人微博:很遗憾,那三栋教学楼已经倒塌了,但很欣慰它们已经完成自己的使命。我承诺在灾后的重建当中,依然还会再捐赠相同数量的教学楼,并且会减免所有的相关学费。

13亿人目睹了这场灾难的,这让我们更团结,更坚强,更珍惜如今安稳的生活。毕竟在生死之间,其余的一切都显得很渺小。

生者更好地活着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天佑华夏!

他的微博一出,点赞和转发的数量速度以火箭般的速度不断攀升,而他本人也登上了微博头条热搜。

在会议的时候,助手带来了来自燕京的消息:“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定于6月5号晚在燕京举行,内部消息是,捐款达到一定数额的企业,可以在赈灾晚会中上台露脸。

这次的募捐晚会,他是非去不可的。

做善事不能半途而废,在赈灾晚会上慷慨解囊,也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