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码字神速(第2/2页)

欧叶非常赞同怀尔斯的观点,一旦rank大于等于2的论述被证明成立,前面的结论不过是铺垫而已,谁先完成铺垫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先完成决定性的最终证明。

欧叶同时意识到,全世界的数学家已经开始验证她的手稿了。

投去期刊的论文,有一套严格的评审流程。

对于BSD猜想这种级别的论文,期刊找的审稿人不会是阿猫阿狗,必然是该领域最顶尖的数学家。

并且要考虑到避嫌因素,欧叶的丈夫,欧叶的导师,原则上不可以成为欧叶论文的审稿人。

但挂在arXiv上的手稿,任何人都有权利对其进行审稿。

当然了,前提是看的懂手稿。

毕竟相比于标准论文,手稿显的比较飘逸。

“老婆,我觉得,还是尽快把标准论文完成吧。你写的手稿,我能看懂,怀尔斯也许能看懂,你的导师林登施特劳斯、龚长伟应该也能看懂。这些大师级的数学家其实是比较善良的,最烦的就是那些小坏蛋,我打赌,阿达马肯定没有完全理解你的手稿,所以才发表了那么幼稚的言论。”

“奇,你还是先回家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至少得有一人在家。”

“那行,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来看你。”

沈奇说的没错,欧叶写的手稿,他能看懂,怀尔斯也许能看懂,欧叶的导师林登施特劳斯、龚长伟应该也能看懂。

看懂是一回事,证明这份手稿的结论成立或不成立,又是另外一码事儿。

佩雷尔曼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手稿公开于2002年~2003年,数学家们审这份手稿审了整整三年,一直到2006年,数学界最终确认佩雷尔曼的证明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实际上在佩雷尔曼公布手稿之后的两个月,就有数学团队合理解释了这份庞加莱猜想的手稿,即这个数学团队验证了佩雷尔曼手稿的成立性。

之后的三年在支持派、反对派无休止的争论中度过,直到支持派占据了明显上风,佩雷尔曼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终于被全世界认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数论专家龚长伟教授沉迷于欧叶的手稿不可自拔。

欧叶是他的学生,欧叶在哥大读硕士时拜他为师。

原则上来说,龚长伟不应成为欧叶的审稿人。

但是,龚长伟并不在意审稿人之类的身份,他只不过想通过最单纯的数学态度,去验证自己的学生所做的证明是否成立。

“就由我来承担,欧叶版证明方案的解释工作吧。”龚长伟已年过40岁,他没有机会争取菲奖了,除非再次发生怀尔斯那种超龄颁奖的特殊情况。

与此同时,以色列。

以色列国宝级数学家林登施特劳斯教授,同样沉迷于欧叶的手稿不可自拔。

欧叶在普林斯顿读博时,拜林登施特劳斯教授为导师。

林登施特劳斯教授已经拿到了菲奖,他的态度也很单纯,就是以最纯粹的数学思想去验证自己的学生所做的证明是否成立。

“就由我来承担,欧叶版证明方案的解释工作吧。”林登施特劳斯立即组织起一支数论+椭圆曲线+群论的以色列精英数学力量。

以色列有800多万人口,林登施特劳斯组织的这支数学精锐,几乎可以代表整个以色列的数学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