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原来如此!(第2/2页)

各高校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取双一流资格,双一流好处多的很,他们资源多多,经费多多,优惠政策多多。

放眼全世界,很难见到菲奖、诺奖得主去二流大学做演讲,更难见到菲奖、诺奖得主挂名二流大学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中大校长诚聘沈奇为该校客座教授,沈奇婉拒了。

中大校长挺遗憾的,如果沈奇能成为他们学校的客座教授,那是极大的牌面啊。

最近五年的高考录取线,燕大为全国最高,其平均录取线超过水木大学15分。

某些省份,750的高考满分,考生们考到700分都上不了燕大。

特别是理科类的专业,尤其是数学、物理专业,如果没能被单招成功,考生们想要通过高考被燕大数院、物院录取,那得比燕大的最低录取线高30分以上。

想想也是很变态的,被燕大数院、物院录取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各省的高考理科状元。

燕大的高考录取线逐年提升,竞赛保送燕大的资格也越来越严苛,就连留学生来燕大学习,也须经过极其变态的重重考验。

以前是首都双雄争霸,现如今,燕大已然成为中国第一高校。

燕大招的学生都是一群变态,强的变态。

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燕大的整体实力在不断提升,包括科研、教学等核心领域,确实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或许跟个人有关,比如说在燕大任职的沈奇的影响力、号召力。至少中大校长是这么认为的。

校长先生热切的说:“沈院士,很感谢你在南港的第一站演讲,放在了我们中大。我十分盼望,你能担任中大的终身名誉教授,或者有聘期的客座教授也可以啊。最高级别的讲席,我们都给你设定好了,暂拟为‘逸仙讲席教授’,沈院士觉得如何?”

沈奇笑了笑问到:“聘我几年?”

校长感觉了成功的希望,他说:“我希望是,一万年。”

“哈哈!”沈奇笑的合不拢嘴,他委婉的说:“我确实想为家乡做贡献,但做贡献的方式有许多种。”

“这样啊,那行吧,我尊重沈院士的意思。”校长先生只能认为,中大的格调还不够高,无法吸引沈院士宠幸。

中大是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沈奇的确是想为家乡做贡献,他为中大做贡献,既是服务于中央,亦是服务于地方,毕竟中大校址位于南港市。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港人,我曾经的梦想就是考上中大,但世事难料,我最终去了燕大。”沈奇回首往事不由感慨。在他们南港人眼里,南港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方,而土生土长的南港人会去北方旅游,却极少定居在北方。

南港人吃胡建人,那都是谣言。

吃人触犯了刑法,南港人普遍懂法律,他们绝不敢吃掉别人。

但大多数南港人生于斯死于斯,却是实情。

沈奇在北方定居多年,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而科学家是流动的,沈奇重返故里,他决定为家乡做贡献:“我的第一专业是数学,我最关心的就是数学,我同样关心中大的数学。中大的数学已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我想为中大数学再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