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输赢我都赚(第2/2页)

米娜自己从家族酒企抽调资金收购佳得乐、拿到红牛来合并经营时,也是正常增资程序,会稀释掉泰资的股份比例,反正是不会吃亏的,这点基本功肯定有人在帮忙把关,没什么好赘述的。

至于顾骜,这些场合他当然是以米娜的老同学的身份出席的,只当是略尽地主之谊。公开层面上他和米娜并没有更多的关系。

“仇副市长太客气了,非常感谢您邀请我看了这么精彩的比赛。我们想高效一点,一会儿还是先去看工厂和地皮,然后再用晚宴吧。”客套结束时,米娜如是建议。

“这当然没问题,外商办事就是效率呀。”仇清亲自一口答应,下面级别更低的工作人员更是只能立刻调整行程。

一支车队很快从体育场缓缓驶出,在两三万球迷的注视下,把刚才那伙占着主席台的贵宾,沿着体育场路送往城东。(钱塘的体育场小,只能坐两万人,80年代只有工体和沪江某场能坐七八万。)

球迷里也不乏懂行的,了解商界佚闻八卦的,看着豪气的车队离去,纷纷开始传说:

“听说就是红牛的老板亲自来视察比赛了!我家就有亲戚在红牛的厂子上班,听宗总说,公司最近要扩产搞建设了呢,又增加了一个美国买来的大品牌饮料,可洋气了。”

“美国饮料?又多洋气?跟京城的可口可乐工厂一样么?”

可口可乐在中国实现国产化,是82年的事儿。当时第一家内地可乐厂是81年底在京城建成的,82年初投产。

所以经过两三年的品牌驯化和扩散,到了85年下半年,一二线发达城市的市民,对于“中国人自己生产美国牌子的饮料”这事儿,已经是有点耳闻的了,并不会觉得过于惊讶。

“真有钱啊,赞助国家队的比赛,一场主场就要送出去两三万件衣服,如果是京城的主场,那不得送八万件?那么多场全加起来100万衣服钱都不够吧!你说这卖新的美国饮料到底能有多赚钱?”吃瓜球迷们想得悠然神往。

“这谁知道,不过,咱家里有亲戚在红牛上班,这次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托关系。他们扩产了肯定要另外招人,一定要弄个进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