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四人即兴会诊(第2/2页)

至于苏韬那充满神话色彩的经历,夏老总是嗤之以鼻。他的阅历丰富,对很多奇人异事都不感冒,知道不少东西都是靠着臆想和夸张,虚构出来的。

崔浩明暗叹了口气,无奈地看了一眼苏韬。苏韬能看出他的眼神,意思是,我给国医专家组丢脸了。

倒不是崔浩明医术和眼力不够,只是当场即兴发挥,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别人根据他的观点“进可攻退可守”,可以专门挑他不足之处做文章,这本来就不太公平。

关键是崔浩明还是很严谨的,所以他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比较稳重,没有激进的观点。西医在诊断病情时,需要建立在详细的检测数据上,虽然崔浩明有很多推论,但没有具体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即使知道也不会说出来。

而余大夫没有这么多顾虑。

因此,一个观点的较量,不能证明崔浩明的绝对实力,就姓余的大夫水平差了。相反,苏韬从余大夫的神情举止中,看出了虚张声势、小人得志的猖狂劲。即使他真的有才学,仅凭此刻表现出来气度和胸襟,或许可以成为一方名医,但也绝对难以成为宗师、大家。

但是,外行看热闹,夏老见崔浩明一言不发,便觉得崔浩明输给了余大夫。

夏老直接忽略苏韬,问郑大夫,“你觉得呢?”

郑大夫皱眉道:“中医将骨质疏松纳入骨萎、腰疼、萎症的范畴,关乎肾脾肝胃,主要还是在肾虚为主。但苗老的病情,主要病根还是在肾上,只不过肾阳亏,以至于脾虚,最终使得胃寒不适,根还是在肾亏损上,可以用滋阴清热、补肾强骨的药方为主,调理两个月应该能有明显好转。”

郑大夫的结论比想象中要精准,关键还能深入浅出,说得大家都能听懂,难怪他能被夏老信任和重用。

但是,还是欠缺了一点。

苏韬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个微小的细节,自然落在夏老的眼中。

夏老拧眉冷笑:“怎么?觉得郑大夫说得不对吗?”

苏韬见崔浩明很认真地凝视着自己,又见余大夫满脸不屑,意识到必须得说出自己的观点,“准确的讲,两位大夫只说对了一部分,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