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怕你想我(第3/5页)

刚好,没藏吾恼也想起这茬,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温文尔雅的大理使臣:……

那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敢问官家,大理若想买,也是用河套马吗?”

“贵使说笑了。大理若有意,用药材换即可。”赵祯笑着摆摆手。

今年四处水患,中原药材几乎用尽,若能用自行车同大理换一批,无疑是雪中得炭。

赵祯看了眼司南,眼中满是慈爱,俨然把他当成了福娃娃。

司南眼底含笑。

这下,官家一定满意了吧?

不会把唐玄扔到西北了吧?

大理使臣又问:“用药材的话,如何说?”

“换市价折算即可。”赵祯轻叹一声,煽了个情,“去岁国朝大疫,大理千里送药,这等情谊朕铭记于心,权当赔上些人工吧!”

大理使臣极其配合,站起身,深深一揖,“官家仁爱,今日之事,我等必会转告国君。”

大宋诸臣皆起身,代赵祯还礼。

两国之间其乐融融,和夏国对比鲜明。

其余诸国算是看出来了,傻子都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就连辽国的态度都好得不得了,最后同官家说好,用铁矿石换自行车,具体怎么换,私下再说。

最后只剩夏国。

就算赔得裤衩都没了,没藏吾恼也不能再抵赖。然而,还是不甘心。

官家雅量,主动给他降到两匹马。

在一片赞颂声中,没藏吾恼憋屈地答应了。

他甚至做好了回国后被打死的心理准备,或者把同行的使臣都杀光,不让这件事被太后姑姑知道。

想想又觉得不可能,宋人太爱写文章了,屁大的事都能洋洋洒洒写上一万字,没几天就会传到夏国去。

唉!

简直想死。

闲的没事干嘛招惹那个卖火锅的?

司南立了大功。

这和煮火锅请官家品尝、说好话哄官家开心还不一样,他今日安排的一切,都是给大宋争光、为百姓谋福的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富弼偏头同欧阳修商量,打算联名举荐他入朝为官。

包拯听见了,摆摆手,“没用,荐了也白荐,那小娃不想当官,就想卖火锅。”

富弼一听,更加赞赏。

果真是个超凡脱俗的小郎君啊!

高滔滔轻笑道:“我越来越觉得,玄儿同他交好,是咱们家赚了。”

赵宗实由衷点头。

就刚刚那形势,换成他,真不一定能如此聪慧、如此从容地应对。

是他目光短浅,看轻了司南。

赵宗实心内暗愧,默默倒了盏赔罪酒,隔空冲司南举了举。

司南笑眯眯地朝他执了执手。

这一幕,不知被多少有心人看在眼里。

孩子们特别特别开心。

这一刻,师父哥在他们眼里就像正午的日头,咻咻地闪着光,又光明又温暖的那种!

宴席还没结束,宾客们继续吃“千里江山图”。

待宫人们将殿中的道具搬走,最后一个节目出场了——是司南为了调节气氛自编自导的滑稽戏。

宋代的滑稽戏多讽刺时政、反映现实生活,在笑声中体现民众的心声,从不会担心惹怒统治者被杀头。

其中有一个角色叫“装孤”,专门用来扮演长官或君王,常常是反派。

赵祯看到虞美人和于三娘等人打扮成男人的样子出场,一阵头疼,生怕司南整出什么夭蛾子。

——“策划案”上只说这里有话本表演,没说是讽喻时事的滑稽戏。

直到瞧见虞美人身上的“官袍”,赵祯又放心了,演的不是他。

包拯却不高兴了,他亲耳听到,虞美人用柔美的嗓音说:“吾乃包青天,坐镇开封府……”

这这这……

他可没说过自己是“青天”!

这头衔太吓人了,包拯想跑。

赵祯幸灾乐祸,“包卿,急什么,心虚了?”

包拯重重一哼,还真就不走了。

老包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端,不怕骂!

作为忠实迷弟,司南当然不会骂他。

表演刚好到热闹处。

小娥扮演的苦主跪在地上,用涂着胡椒粉的衣袖擦了擦眼,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法子是司南教的。

“求大人为草民作主!草民同人饮酒,恐醉酒无状,便将十两黄金交于张三保管,谁知他竟不认了!”

“大人明察!分明是李四血口喷人,草民根本没见过什么金子!”于三娘演的便是张三,一抬眉,一挤眼,活脱脱一个奸诈的小人!

宾客们纷纷笑了,指着于三娘说:“一定是她说谎。”

虞美人扮演的包拯自然也看出来了,细细地盘问一番,扭头对旁边的“差役”说了句什么。

“差役”绕着殿中走了一圈,再回来时手上多了一个钱袋子,钱袋打开,露出一块……石头。

金色的颜料不能随便用,司南干脆用墨水在石头上写了俩大字——金子。

众人哈哈大笑。

演员们丝毫没被笑声影响,该惶恐的惶恐,该惊喜的惊喜。最后,于三娘不得不招了。

就在众人惊奇之时,由虞美人开口,说出破案经过。

包拯觉察出张三有问题,便命差役到他家中,对他妻子说:“你丈夫吞了李四的金子,已经招了,快快将金子交出来,否则你也要跟着受罚!”

妻子一听,吓得连连告饶,忙把金子交了。

——这是有史料可查的、包拯真正审理过的“醉酒失金案”,并非后世话本或影视剧的加工附会。

四个演员表演得非常精彩,台词、节奏步步到位,无疑下了苦功。

尤其是于三娘,虽然演的是狡猾的反派,却一点儿都不让人讨厌,反而数次引人发笑。

虞美人演的包拯也沉稳敏锐,处事不惊,令人敬服。她甚至连包拯的小动作、口头禅都学了个十成十,凡是认识包拯的,无不大呼传神。

旁边的包拯红着老脸,拼命往嘴里塞酒菜。

官家开怀大笑,多多地赐下赏钱,私心里却又酸溜溜的。

为啥司小子只知道编故事夸包拯,不夸夸他?

正想着,第二场戏就来了。

这次,由蝶恋花扮演官家。

她生得肤白,略丰满,戏服穿上身,和和气气一笑,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赵祯一见,顿时笑开了,“这妮子长得细皮嫩肉,可比我俊多了!”

蝶恋花向来没心没肺,听到这话,以为真在夸她,笑盈盈行了一礼,“官家谬赞,奴生受了。”

赵祯没料到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伎人会在他面前如此从容机敏,顿觉有趣。

戏还没演,就先赏了钱。

皇后坐在旁边,脸色十分难看,凌厉的目光像小刀子似的嗖嗖往蝶恋花那样漂亮的脸蛋上划拉。

蝶恋花根本没觉出来,听到铜锣声,连忙坐到“餐桌”前,开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