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窄袖:原文“小袖”,一种袖口窄小的和服。起源于平安时代中期,多作为便服使用。——译者注,下略

[2]铭仙、大岛:铭仙为一种平纹的丝织品,质料坚固且价格低廉,因此多当做女性的日常衣物。大岛为大岛之简称,一种产于奄美大岛的绸布。

[3]友禅:一种染布的技法,特征是花纹多为绚烂美丽的人物、花鸟图画。

[4]玉井:位于东京墨田区(当时为向岛区)的私娼街,始于战前,迄于公元一九五八年《卖春防止法》实行。

[5]彼岸会:于春分、秋分举行的法会。为期七天,于这段期间行礼佛、扫墓等法事。

[6]般若汤:出家人的黑话,指酒。

[7]塔形木片:原文作“卒塔婆”,原指供奉舍利子的塔,在日本多用来指插在坟旁、用以供养死者的塔形木板,上头记载经文、死者的谥号、去世日期等。

[8]绘马:为了祈求愿望实现或还愿,进奉给寺庙的屋形木片。上头绘有马代替真马作为供品,并写上祈求的愿望。

[9]鬼一口:典出《伊势物语》当中的第六段“芥河”。

[10]飞车:日本将棋中的棋子之一,类似象棋中的“车”,能走纵横方向,一次的步数不限。之后提到的“角行”则类似西洋棋中的主教,能走斜线方向,亦是一次的步数不限。

[11]隐角:日本传统婚礼服饰中,覆盖在新娘发上的白色冠状物。名称由来众说纷纭,其中一种认为头上长角为愤怒的象征,用白冠将新娘头部遮起来,表示顺从。

[12]春访鬼:在日本东北各县的传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妖怪的总称。生剥(なまはげ)、火斑剥(アマメハギ)、胫皮怪(スネカ)等均是。传说这些妖怪会在春天来临时挨家挨户上门去,如果有人懒惰不想工作,窝在火炉前太久,结果皮肤遭到低温烫伤(当地叫做アマメ或ナモミ),这些妖怪就会惩罚懒人,剥掉他们身上烫伤的皮肤。

[13]折口:折口信夫(一八八七~一九五三),日本民俗学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柳田国男之徒,在民俗学上有重大成就。对春访鬼亦有诸多研究。

[14]取瘤爷:日本童话故事。大意如下:有两个老公公比邻而居,两人脸上都长了一颗大瘤,一个清心寡欲,一个贪得无厌。有一天,清心寡欲的老公公晚上碰上了鬼开宴会,在宴会上表演舞蹈而大受欢迎,鬼要他明天再来,便将他脸上的瘤拔下当做抵押。隔壁贪婪的老公公听了很羡慕,也去参加了鬼的宴会,但由于他的表演很差劲,鬼很生气,于是将另一个老公公的瘤装回他脸上,要他别再来了。就这样,寡欲的老公公脸上没瘤,贪婪的老公公却多了一颗瘤,变得更加痛苦了。

[15]狩野元信:一四七六~一五五九,日本江户时期的狩野派画家。

[16]黄表纸、洒落本:皆是江户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刊物。前者由内容较为幼稚的草双纸(一种图画故事书)演变而来,以说笑与讽刺的故事为主。因封面为黄色而得名。后者以描写胭脂巷内妓女与游客间的言行为主。

[17]荒神:指会带来灾厄的恶神。

[18]鬼岛之鬼:即童话桃太郎传说中的鬼,住在鬼岛,后被桃太郎所讨伐征服。

[19]瓦版、读本:前者为江户时代用来传达天灾、火灾、自杀事件等重大时事的印刷品,讯息印在木板上,贩卖者边念边卖,所以又称读卖。后者类似小说,相对于图画为主的草双纸,读本以阅读文字为主,故名之。

[20]秽:原文“ケガレ”,是一种宗教概念。相对于脏污(ヨゴレ)只是一时的、只限于外在的、容易清净的状态,秽则是一种永久性的、内在的不净,必须透过宗教仪式才能去除。

[21]《葵之上》:取材于《源氏物语》的能剧,原作者不详,由世阿弥改作而成。主角为《源氏物语》主人翁光源氏早年的情人六条御息所。她嫉妒光源氏的第一任妻子葵之上,其强烈的恨意化成了生灵(活人的强烈情感转化成的怨灵),生灵对葵之上作祟,葵之上因而重病,药石难治。后来请来法师驱走生灵,生灵更为愤怒,因而化作般若(能面的一种,表示因嫉妒与愤怒而化作鬼的女性,因能面制作者之名为般若坊而得名),最后受到高僧的法力净化才消失。

[22]《道成寺》:源于“安珍、清姬传说”。主要叙述少女清姬爱上僧侣安珍,安珍不愿回应她的爱而屡屡欺骗她,借机逃离。一路追寻的清姬最后在愤怒之下变成了蛇,杀死安珍。

[23]《铁轮》:源于“宇治桥姬传说”。原本的桥姬传说中,桥姬是个善妒的女性,她向神祈求,请神让她活着变成鬼来杀死她怨恨的女性。神可怜她,说如果她能改变样子并浸在宇治川二十一天就能如愿,于是桥姬头戴铁环,环上插了三根火炬,嘴上又含着两端有火的火炬,半夜走到宇治川里。最后终于如愿成为鬼。能剧则将桥姬改为被抢走丈夫而愤怒不已的女性,她头戴铁环,插上火炬,夜半丑时将钉子插入草人中,欲诅咒丈夫与他的继室。此即日本传统咒术“丑时参拜”的由来。

[24]酒吞童子、茨木童子:前者又称酒颠童子,传说为京都附近大江山(一说为滋贺县附近的伊吹山)结党抢劫的盗贼头目,亦说是鬼。后者则为酒吞童子的部下。

[25]安达原的鬼婆:流传于日本福岛县的民间故事,故事中吃人的妖怪,貌似老妇,每有旅行者来家中借宿,便会吃了他们。

[26]战后派:由法文“apres-guerre”而来,原指法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勃兴之在文学艺术层面上不受旧有规范拘束的创作风潮。在日本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视旧有社会道德,成群结党犯罪的年轻人。

[27]半缠:一种日式防寒短外套。分棉半缠跟印半缠等种类,印半缠背后印有家徽或小队标志等,消防人员穿的即为此类。

[28]TOHATSU唧筒:TOHATSU株式会社是生产船外机、各式唧筒等设备的制造公司。在一九四九年首次生产可搬运式的消防唧筒,大受好评。

[29]法披:一种日式短外衣。

[30]屠苏酒:日本习俗里,过年会喝屠苏酒。据传是华佗创始的药方,在平安时代传入日本。

[31]倩兮女:典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32]文乐人偶:文乐为一种日本传统人偶戏,又称人形(人偶之意)净琉璃。由口白描述故事状况,操偶师操作人偶,配合三味线的伴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