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二十四章 咆哮万里触龙门(第4/4页)

分身交代完这一切,转身离去。只见他慢悠悠地踱出一步,两步,三步,身体冉冉升起,朝着桃花源深处飞去。半空中传来最后的朗笑:“虽然天数不可违,但我相信,天下才情,又岂是他区区儒门所能磨灭!冢有重开之日,才有再现之时。去吧!”

一瞬间,笔冢主人那种睥睨天下、纵观千年的气魄毫无保留地展现,甚至连朱熹的浩然正气都一下子被压制。暗红色的天空出现了几抹碧蓝。朱熹睁开眼睛,呼吸有些急促,道心一时间竟有些紊乱。他头顶的天人笔,也鸣啾不已。

借着天人笔的记忆,朱熹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当年的场景:笔冢主人一人护在百家之前,凭风而立,也是这一番言辞,也是这一番神情。

锋芒毕露,群儒束手。

纵然只是笔冢主人的一个分身,也拥有着极强的实力,朱熹半点侥幸之心都不敢存。

陆游抱着那小童,望着笔冢主人飘然而去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的眼眶一片湿润。他不知道这是因为朱熹的背叛,还是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这竟是与笔冢主人的永别。

“冢有重开之日,笔有再现之时。”

笔冢主人最后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无比温和。随即陆游和小童的身体逐渐变淡,他最后瞥了一眼远方,在暗红与碧蓝交织的天空之下,两个人影正在半空直面相对,要将那场千年之前的恩怨做一了结……

陆游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和小童躺在一片桃林之中,旁边的小河边拴着一只乌篷船,三支笔童斜靠在船边,如同忠诚的船工在等待着主人归来。

“我们走吧。”陆游抱起小童,慈祥而又和蔼,他标志性的锋芒与锐气似乎都留在了桃花源内。现在出现在武陵的,只是一个普通和善的老头子罢了。

小童转动着两只大眼睛:“我们去哪里?”

“回家。”陆游回答,他没有再回过头。

淳熙四年,失踪近一年的理学大师朱熹东山再起,在庐山建立白鹿洞书院,开经讲学,天下无不景从;淳熙七年,朱熹在武夷山设武夷精舍,刊定四书,为儒门万世之法;绍熙四年,朱熹重建岳麓书院,讲授理学,一时声势极盛。没有人知道,这位沉寂了许久的大师,为何会突然爆发,展现令人咋舌的才学与推行理学的执着。

庆元六年,朱熹在建阳与世长辞,临终前尚在修订《大学》,享年七十一岁。

十年之后,在山阴城中,一位老人亦溘然去世。他临终之前,慢慢吟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然后伸出手来,紧紧握住了一个陌生少年的手不放,直到生命力从他身上彻底流失。周围的家人都很惊讶,因为这个少年并不是他们家的一员。少年并没有说出来历,他冲老人的遗体磕了七个头,大哭七声,然后转身离去,从此再没人见过他。

他们两人死后,朱子理学终于成为天下主流,之后历朝无不奉为圭臬,定为官学。八股取士,皆以四书五经以及《朱子语类》为准绳,不敢逾越半步。儒学之盛,远胜前世,直至近世,方呈式微之象。 而后一个甲子,儒门日渐衰落,星流云散,几至不存,又是半个甲子过去,方有复燃之兆。

屈指一算,时间已这么过去了八百多个春秋,已近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