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吱吱?

一张朱漆雕龙圆木桌, 四个方向各坐一个人。

叶丞相表情淡然,目光却带着强烈的敌意,不动声色扫视着霍采瑜;

霍采瑜完全不理他, 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李锦余身上, 记着李锦余爱吃的东西, 不时为他的陛下斟茶;

唯有孟大将军难得吃一次御膳房, 毫不客气敞开了吃, 完全在状况外。

李锦余坐在丞相和霍采瑜之间,一边战战兢兢一边在思索自己到底是犯了什么蠢, 才要凑几个人一起用膳。

为了隔开霍采瑜和叶丞相, 避免叶丞相偷偷使坏谋害霍采瑜,李锦余把他们俩安排在对角的位置。

但这样就有个问题——他们总共就四个人, 他不得不和叶丞相比邻而坐。

虽然相信黑猫不敢在霍采瑜的面前放肆,可那毕竟是猫啊!

还是给他留下巨大心理阴影的猫妖!

李锦余脊背僵硬, 屁股在凳子上不安地挪来挪去,感觉自己从未吃过如此煎熬的一顿饭。

偏偏这次用膳的规格还不小——宴请丞相和大将军, 怎能轻易对付过去?

用流水席的方式上菜, 隔一会就有宫女托着新菜上来,还不知要流水多久。

霍采瑜注意到李锦余屁股在椅子上磨磨蹭蹭, 低声开口问:“陛下可是身体不适?”

李锦余还没回答, 叶丞相的目光就扫过李锦余的臀部, 放下筷子, 呵呵笑了一声:“许是陛下衣着不合, 过于紧了。”

以前的龙袍自然是贴身合适, 但自从李锦余的尾巴长出来,里衣就有些紧了。

哪怕李锦余的尾巴不是很大,可也实实在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外袍宽大看不出来,李锦余自己经常能感觉到后背到臀部的里衣绷得紧紧的。

叶丞相这话一出口,李锦余冷汗差点落下来,赶紧道:“朕最近有些胖了,呵呵。”

霍采瑜下意识打量了一下李锦余的腰。

和从前一样既不臃肿也不纤细,弧度刚刚好。

——似乎没胖?

霍采瑜看了一眼不敢再看,赶紧转开了目光。

叶丞相目光在他们俩身上转了一下,忽然指了指一道玲珑水晶虾饺,微笑道:“霍大人,这道菜是过去陛下最爱,不妨尝尝?”

霍采瑜微微皱眉。

陛下甚少吃这些东西。

李锦余被叶丞相那句“过去陛下”又吓了一跳,刚想解释如今自己口味已经变了,便听到从刚才开始一直在默默吃饭的孟大将军忽然插了一句嘴:

“不错,陛下小时候极为钟爱江南水鲜,餐餐都要吃。”

李锦余:“……”

生怕霍采瑜突然怀疑,李锦余赶紧挟了一只虾饺到嘴里:“朕确实有些想念了。”

他转头看着霍采瑜,严肃地道,“都是朕的,你不能吃。”

刚才叶丞相手在虾饺上挥了挥,谁知道动了什么手脚!

霍采瑜微微一怔,看着李锦余嘴里塞得满满、两颊鼓起的模样,唇边忽然泛起一道笑意:“是,陛下慢着吃。”

他为李锦余斟了一杯茶。

叶丞相看在眼里,忽然又笑了一声:“霍大人为陛下添茶倒也顺手,不愧是长住宫中的人。”

这话便有些诛心了。

李锦余目光转过孟大将军,果然看到大将军脸色微微阴沉了些。

孟大将军古板保守,重视伦理和血脉传承,一向看不起好男风之人。

刚回京时他听闻霍采瑜和李锦余的“风流韵事”后,对霍采瑜面上没什么表现,私底下极为冷淡。

不过后来霍采瑜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加上看陛下态度极为坦然,孟大将军也就没多说什么。

叶丞相现在提这句话,摆明了是勾起孟大将军对霍采瑜的恶感。

李锦余心里有些不大爽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霍采瑜面前作死刷仇恨值没什么,可看叶丞相给霍采瑜不痛快,心里也有些不痛快。

李锦余忽然伸出手,拿过叶丞相的茶杯,递到霍采瑜面前:“霍爱卿,你也为丞相斟杯茶吧。”

霍采瑜不明所以,但既然是陛下要求,他自然毫无异议,亲手又倒了一杯茶,末了还劝了一句:“陛下小心烫。”

李锦余把茶杯重新递到丞相面前,顶着叶丞相有些危险的视线,咳嗽一声:“霍大人为丞相敬茶,还请丞相赏脸。”

叶丞相凝视着李锦余手中的茶杯,脸上温和的笑意凝固,像戴了一张面具。

这茶自茶叶起便是由霍采瑜亲手调配、亲手冲泡、亲手斟出,缠绕着霍采瑜身上的紫薇帝气。

紫薇帝气对未得道的妖精压力不小,尤其是紫薇帝气得主人对他还有强烈的敌意,喝下这杯茶,对他的身体已足够造成伤害。

叶丞相慢慢伸手接过那杯茶,眼神望着霍采瑜,凝聚出一股寒意。

大将军就在一旁看着。皇帝所赐不能不受。

叶丞相最终还是慢慢饮下这杯茶,嘴角不经意地抽了抽,忍不住咳嗽了两下。

这杯茶之后,叶丞相终于安静闭嘴了。

如今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四个人,终于安安静静地吃完了一顿饭。

……

似乎以这顿饭为界线,自此之后,朝堂上的斗争愈来愈激烈。

丞相派、大将军派、中立派之间风起云涌,每日早朝都在彼此嘲讽和暗斗中度过。

李锦余坐在龙位上,托着下巴看着下面的朝臣互相诋毁,无奈地打了个哈欠。

他听不懂这些文绉绉的骂人话,干脆闭嘴不发表意见。

左右眼前都只是口水战,真正能定乾坤的还是马上就要举行的科考。

对于科考来说,保持公平公正最重要的还是严防作弊。

试题的保存便是重中之重。

按照李锦余的吩咐,这次考题由霍采瑜联合几位大儒一起拟制,几位大儒被接到了国子监的别院,科举正式开始之前不与外人接触。

担心几位大儒心生反感,李锦余还特意拉上霍采瑜亲自去道歉。

这几位大儒能在丞相当道的朝堂上屹立不倒,主要原因便是他们桃李芬芳遍天下,是皇帝都不敢随意处置的硬骨头。

原着中霍采瑜踏破京城也没有干扰这些大儒,好生维护他们的安危,亲自劝他们出任新朝的官员。

他们无一例外选择了拒绝。

尽管荻朝最后的几年确实衰败腐朽,但那都是他们尽心尽力燃尽心血的朝廷。

理智上知晓霍采瑜登基对江山百姓都百利无一害,可忠义却无法让他们接受。

甚至还有两位选择了与荻朝一起逝去,不愿看到新朝代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下对前朝的唾弃鄙夷。

“陛下何须如此多礼。”一位须发皆白的大儒捻着白眉笑道,“我等腐朽的老骨头,能为天下莘莘学子大浪淘沙尽一份力,已心满意足,不过是在别院住几日,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