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3页)

青璃抱着她的手臂晃了晃,娇声道:“我当然好看啦,不过姐姐我让你过来,是来看这花开了,让你出来走走的。”

“原来这样啊,我还以为你一个人玩得闷了,让我放下公务来陪你呢?”夏青羽笑吟吟道,但也顺着她的话,看着身边一朵朵盛开的花儿。

“哪有!”青璃嘟囔一句,小声说:“我刚刚看到新进宫的秀女了,这次会留下几个?”

夏青羽牵着妹妹的手往御花园深处走,普通宫女都在原地等着,身边跟着的都是两人的心腹,这才低声说:“十个以上。”

“能成?”

“能。”

姐妹俩对视一眼,都笑得眼眸弯弯,带着只有对方才懂的含义。

青璃叫夏青羽出来,也真的单纯只为了让她放松一下,虽然有她能调理她的身体,可还是要放松一下,不然容易精神状态出问题。

十年之期还没到。

夏青羽成为皇后,让妹妹在后宫再无任何拘束,这只是其中一个目标,在这之后,她便一心辅佐皇帝。

夏家也不恋权,战乱平息,就将军权上缴,当一个富贵闲人,也因这一变化,皇帝原本准备对付夏家的,都放弃了,开始针对其他家世强大的。

操劳国事,皇帝自然忙不过来,夏青羽身为皇后,母族又十分安份,如今还没有军权,偶尔皇帝就会让她帮忙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宜。

她做的极好,也从不主动要求处理,反而更多的时候是照顾后宫妃嫔,劝说皇帝雨露均沾,也不对皇帝子嗣出手。

夏青羽当上皇后之后,就将原本皇后的儿子也养在膝下,两个男孩都被养的极好,白白胖胖的,对于其他孩子,却十分注意分寸。

让皇帝对她越发信任,一步步放权到如今。

然而就是这样,在这之后,皇帝再也没有别的孩子出生。

太医检查过,并未发现任何异常,这事就放下了,皇帝开始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选择继承人。

其中表现最聪明的,自然是三皇子了。

本身还是嫡子,也很合适,因此确定人选后,皇帝就将三皇子当做储君培养,自己继续努力造人。

等到三皇子十岁,皇帝因宠幸过太多妃嫔,身体机能迅速下降,一场风寒过来,就倒下了。

三皇子还小,紧急立为太子,也无法将整个国家掌控,皇帝临终托孤也不够放心,好在这些年皇后帮忙处理政务,便决定让皇后垂帘听政。

一开始朝臣坚决反对,但皇帝已然下令,同时边关战事再起,其他将军无法抵抗敌军,夏家父子再次带领上阵,军权到手,反对的声音就没了。

三个月后,皇帝去世,太子登基为帝,皇后被尊为太后,依旧垂帘听政,手中握着真正的实权。

也是这一年,皇帝丧期,太后提议大赦天下,所有没有生育的妃嫔,全都可以离宫,其中就有夏青璃。

不少人一开始都骂夏青羽为了让自己妹妹出宫做出这等让先帝震怒的事。

可当那些没有生育的女子真的回到家里,不用夏青羽动手,自有那些女子的家族帮忙骂回去。

不是谁都舍得让自家春华正茂的女儿在宫中守寡的。

时下民风开放,女子再嫁是常事,尤其是皇帝的女人,若是娶了,可以说跟皇帝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因此那些出宫的女子,一个个都十分抢手,基本上一回家,就会有家族为自家孩子提亲。

有脸去提亲的,还都是高门贵子,最次的家世也极好。

包括青璃这,提亲的人差点踏破夏家的门槛,可惜夏家人丁单薄,青璃回家了,就是她做主,因此全都给拒了。

众人觉得她太傻,不会真的要给皇帝守寡吧?

谁知没几天,太后亲自送了一批美少年到夏家。

众人:“……”

是我想太多。

荀氏出宫时,脑子还是懵的。

她以为会在宫中老死。

刚被幽禁时,荀氏心灰意冷,是打算自杀的,可是自杀太疼了,她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活着,偶尔脑海里浮现的是夏青璃说过的话,心中会出现那么一点点后悔。

这个后悔,在那次差点被当成顶包的之后,到达了巅峰。

自那以后,她就不想死了。

但她知道自己出不去这个皇宫。

谁知没几年,宫门却已经朝她打开。

早就告老还乡的父母又一次回来京都,只为了接她。

荀氏是最后一批出去的,因此前面她的父母还没来,没有家人接她,她一个在深宫里生活了多年的女人,不知道去哪。

看着面前热泪盈眶的父母,荀氏掐了自己胳膊一下。

“你掐自己做什么?!傻孩子,娘在这,以后再也不会让你被欺负了!”荀母赶紧打开她的手,将女儿抱在怀里哭。

荀父也在一旁抹眼泪,拱手对着皇宫的方向深深地鞠躬,高呼:“太后之恩无以为报,老臣会带领家族日日夜夜为太后祈福……”

荀父即使告老还乡,依旧是老丞相,所作所为被众人关注,他这一动作,让最后一批都来接自家孩子的人也赶紧拱手,齐声道:“太后……”

一声叠着一声,十分响亮,也彻底将荀氏惊醒,她看着父母,再看看身后似乎有些陌生的皇宫,“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她真的离开了皇宫!

她又可以重新活过来了!

旁边,宋氏大摇大摆的走着,身后还有一身白衣的女子,还有当初求死却被青璃治好的元氏等人,几人面色都有些茫然,带着和荀氏一般的感觉,仿佛还在梦里。

不敢相信自己有生之年,居然能够出宫?!

荀氏的哭声惊得她们也看过去,宋氏没好气道:“看什么看?还不快出去,这地方,老娘真的是待够了!”

其他人忙点头,脚步加快,真的待够了,能走还是尽快走了好。

还好宋氏有个好徒弟,她们也有个好徒弟,出了宫,也能有位置歇脚,有人照顾。

荀氏哭到一半,也正好听见他们的话,抽抽噎噎的擦擦眼泪,点头道:“对,爹娘,我们回家吧!我要回去!”

“好,走走。”

一家三口脚步轻快的往马车方向去。

忽然又一阵激动地哭泣在宫门口响起。

这阵子时不时有人被放出宫,除了后妃还有宫女,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守门的侍卫都淡定得很,看都懒得看一眼。

但荀氏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下。

就见到刚刚她看见那几个女人中的一个看着极为柔弱的女子扑到一个男人怀里哭得不能自己。

她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上了马车。

能活着出宫,已经是天大的好事,够了她满足了。

而那女子,其实是元氏。

当初元氏求死,后来硬是被治好了,活到现在,出宫时,满心解脱,却还有些茫然,不知心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