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起复(第2/2页)

慕明棠再也忍不住,用力埋在他的臂膀间,放肆流泪。谢玄辰的铠甲全是精铁,靠的近了刮得皮肤生疼,可是慕明棠靠在上面,却觉得无比安心。

谢玄辰环过慕明棠的腰,紧紧抱住她。谢玄辰的手上束着护臂,护臂冷而硬,上面刻着盘龙猛虎,张牙舞爪,杀气凛然,然而如今冰冷坚硬的护臂绕过层层叠叠的锦帛,将明显是女子衣物的红罗锦绣牢牢收紧。

他的另一只手拿起了佩剑,银色护臂和剑柄交相辉映,反射出冷冷的光。

第二天,才大清早,满城上下都流传开一个消息。

耶律机渡河在即,朝廷,有意起复曾经屹立不倒的战神谢玄辰。

今日早朝,同样迎来一个稀客。清晨,众臣站在宣德门前,各个面色沉重,忽然身后传来哒哒马蹄声,他们毫无准备地回头,看到晨光中,一个修长身影从马上翻身而下。

所有人都惊讶地张大嘴,谢玄辰亦什么也没说,大步朝宣德门走来,两边人纷纷避让。

片刻后,晨鼓至,宣德门大开,张臂面向天下人才。

皇帝看到谢玄辰,也着实吃了一惊。全朝没有人敢和谢玄辰并行,更没人敢站在谢玄辰前面,谢玄辰理所应当地顶替了谢玄济的位置,位列行首。

皇帝最开始的吃惊过去后,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基本就有数了。果然,宋宰相例行说了些场面话后,话题便转到谢玄辰身上。

皇帝说:“耶律机虎视眈眈,陈列河外,众爱卿有何对策?”

皇帝说完后,文德殿中落针可闻,没有人说话,可是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悄悄看向谢玄辰。

有人出列,禀道:“陛下,为今之计,当以保证陛下安危为要,或可迁都。然而迁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恐怕,还需有人在河边阻拦耶律机等戎贼,为陛下和诸位皇子争取撤离时间。”

另一个臣子听到皱眉,说道:“迁都容易造成民心动荡,到时候敌进我退,敌逸我劳,恐怕会被戎人趁虚而入。臣大胆献策,童绍带走十万禁军,京城还有十万。耶律机率十万人渡河,和京城兵力齐平,而接下来会有各地勤王队伍,若是有可靠的主帅,我朝未尝没有一搏之力,或许,并不用迁都。”

皇帝手里还有十万禁军,可这是皇帝最后的底牌,不到万无一失,他不敢轻易交出去。皇帝高坐台上,让下面的臣子看不清神情。他声音沉沉,问:“众爱卿,谁愿意带兵抗击耶律机,救东京百万百姓于水火中?”

皇帝话音落后,满堂俱静。一片压抑的安静中,谢玄辰向前一步,面色淡淡地作了一揖:“臣谢玄辰,愿意请战。”

谢玄辰想起建始二年的时候,也是在文德殿,他也是站在这个位置,说:“臣谢玄辰,愿意请战。”

只不过那时候上面坐的是谢毅,朝臣讨论的,也是苟居江南的小朝廷南唐。

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久到改朝换代,久到天翻地覆,久到他已经身败名裂,从巅峰坠落。

从这里坠落,那就再从这里爬起来。他既然能从高处摔下来,就能再爬回去。

他的所有盛名都是自己一寸寸打下来的,既如此,不过是重来一遍罢了。

谢玄辰的话说完,无人说话,但是所有人心里都生出种就该如此的释然。他们诚然是怕谢玄辰的,可同样是因为谢玄辰在京城里,所以北戎兵临城下,相距京城不足十里,朝廷官员们还敢站在这里争论要不要迁都。皇城外面的百姓们也该干什么干什么,虽然紧张,但并无恐慌。

岐阳王还在,那邺朝的城墙就坚不可摧。

皇帝在最上首听到,果然毫无意外。如今满朝无声,都在等皇帝拿主意。谢玄辰复出乃是众望所归,众人唯一顾忌的,不过是皇帝隐秘又公开的卑劣心思罢了。

皇帝不发话,下面人亦紧紧绷着。皇帝在众人无声的逼迫中,终于妥协了:“安王为国分忧,朕心甚慰。不过安王这些年病情反复无常,你有病在身,打仗可会影响你养病?”

“无妨。”谢玄辰半垂着眼睛,分毫都不往皇帝的方向扫去,“建始二年的意外全是我不慎中奸人毒计,中毒后失去神志。如今我已经找到当年做净厄丹神医的后人,经过一年的解毒,已无大碍。现在,就算是同样的毒物放在我眼前,我也不会再被操纵了。关于此事,陛下大可放心。”

朝臣隐约在这段话中听到些许硝烟味,可是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被转移走。谢玄辰当年突然发狂竟然是中了毒,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

不免有人问起这是何毒,谢玄辰大大方方说了乌羽飞,还附列上乌羽飞的习性、产地、功效,众人一听就知道确有其事,并非谢玄辰故弄玄虚。

谢玄辰敢拿出来说,必然就是真的了。他如今将乌羽飞披露在众人面前,想来这也不再是他的弱点。如果没有治好,谢玄辰怎么敢公开说这种话。

皇帝心中突地叹了口气,他看向谢玄辰,谢玄辰原本半垂着眼,这一刻仿佛另外长了一双眼睛一般,准确地抬眼碰上皇帝视线。

两人视线在空中一触即分,皇帝已经确定,谢玄辰的毒是彻底解了。可惜,只差一点,还是失败了。

皇帝和谢玄辰的交战无人得知,早朝上其他人的口吻越来越轻松。其实他们听说北戎偷袭遂城的时候,就想到了让谢玄辰出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然而所有人都不敢说,帝心难测是一方面,谢玄辰的疯病,也是一方面。

现在皇帝在大局面前暂时放下猜忌,谢玄辰的发疯也证明是有原因的。两个后顾之忧都解决,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朝臣都大大松了口气,京城粮草充足,铠甲武器等也都是现成的,谢玄辰只要整兵就能出发,实在没什么可操心了。皇帝也暂时按捺住复杂的心绪,着眼于目前的灭国危机:“安王一心为国,临危受命,实在是立了大功。朕一向赏罚分明,不知安王想要什么封赏,只要与社稷无害,朕别无二话。”

谢玄辰说:“臣别无所求,唯有一个条件,我要带王妃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