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喜脉(第2/2页)

幽云十六州自从被割出去后,广晋、后晋、周等几个朝代都想收回,却一直没有成功。谢毅继位后,头一件事就是将收复幽云十六州列上日程。那时候谢玄辰在南方平定各个小朝廷,他们原本打算,平定大后方后,修生养息、厉兵秣马几年,就着手收复幽云十六州。

算算时间,今年,已经到了谢毅计划的年份。

谢玄辰从小惹谢毅生气,长大了连谢毅最后一程都没送到。为人子做到这个份上实在不孝,就让他,为父亲完成最后一项遗愿吧。

东京,垂拱殿。

皇帝看着前方传回来的邸报,脸色阴沉。

“河间、中山三十万大军,是谁发了文书,允许他们调兵的?”

站在下首的宋宰相、蒋鸿浩等人屏气敛息:“是安王。”

“谢玄辰?”皇帝脸色越发不善,“他不是已经解了军权,他哪里来的权力,调动戍边大军?”

宋宰相和蒋鸿浩低头,谁都没有说话。皇帝早就下令解除了谢玄辰职务,最开始是收耶律焱胁迫,后来陪着北戎人去中山城交割的钦差回来,说谢玄辰拒不交割,似乎还对朝廷有所不敬。那时候皇帝便是真的起了猜忌之心,随后下发的调令,都是当真要解除谢玄辰的兵权。

就算退一步讲,谢玄辰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朝廷。那现在东京的危机已经解除,耶律焱也回到了北戎,一切都已经回归正轨,谢玄辰还抗旨不准,是何用意?

他非但握着真定府兵权不放,甚至还调动中山、河间的三十万守军,在边境蠢蠢欲动。武将只有练兵权却没有发兵权,没有中央的调令,没有文官随军监督,他们是不可以出兵的。

但是现在,在朝廷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北镇三十万大军在边境调动频繁,甚至往境外走去。如此无视纪法,莫不是要造反?

前几日围城的时候宋宰相、蒋鸿浩等人吓得要死,后来听说谢玄辰抓来了耶律机,不惜激怒北戎人来逼迫耶律焱退兵。东京的王公大臣们本来就抱怨谢玄辰太过冒失,后来还听说,谢玄辰对耶律焱放话尽可大开杀戒,大不了重建都城,反正他绝不会交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谈判桌上互相放狠话是常事,轻易不可暴露自己底线。但是这些话落在宋宰相等人耳朵里,还是把京城的高官们得罪了。

越是高官越怕死,谢玄辰一次得罪了京城许多官员,还指望宰执们在皇帝面前有什么好话。宋宰相心里不太痛快,拱手说:“圣上,听说前几日安王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当着钦差和众将士的面。圣上,臣知道您对安王给予厚望,可是虎大噬母,狼大杀父,圣上您不可不防啊。”

蒋鸿浩一直拢着袖子不表态,听到宋宰相的话,他和谢玄济对视一眼,翁婿两人一起出列道:“宋宰相所言甚是。安王狼子野心暴露无遗,陛下不可不防。”

谢玄济也说:“儿臣知道父皇向来看重二哥,但是如今二哥利欲熏心,执迷不悟,已入歧途。请父皇早下决心,将二哥拉回正道,让他悬崖勒马。”

皇帝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十分沉痛般说道:“朕对他寄予厚望,多年来耗费心血,一直有意让他来继承大统。没想到,他却做出这等事,实在让朕失望至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已经做错这么多,朕若是再不惩罚他,恐怕会让天下人齿寒。”

案下其他人齐齐拱手:“陛下所言甚是。”

皇帝沉了脸,说道:“来人,立刻传旨,安王屡次抗旨不准,藐视皇威,有违人臣本分,这次还无诏调动戍边大军,私出边境,已犯了大忌。朕看着他年少无知的情况下一忍再忍,没想到他却变本加厉,不知悔改。即刻起罢除安王一切权利,召其独自回京,不然以谋反论处。中山、河间守将明知故犯,知情不报,即刻起卸职解权,等待朝廷发落。”

宋宰相、蒋鸿浩等人垂着长袖,躬身作揖:“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