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边疆告急(第2/3页)

他抬起头,望向天乾帝,却发现后者也正深深地看着他,眼底深邃却分外不舍。

萧弘握紧的拳头忽然就这么松开了,他朝帝王露出一个笑容,压下那份紧张,平静地点了点头。

萧奕和萧铭皆是皱眉深思,显然对于镇北王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谢阁老和王阁老都没有去参加婚宴,是以来得最早,王阁老说:“皇上,北疆一直由镇北王镇守,宣家后继无人,镇北王这一去,匈奴便再无顾忌。如今是寒冬,本不适合匈奴作战,然而如此好的机会,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

王阁老起了个开头,周阁老立刻跟着道:“没错,若是等过了冬,大军北上稳定边境,届时哪怕没有镇北王,匈奴想要南下并不容易。”

天乾帝目光沉沉:“匈奴早已招兵买马,他们有镇北王府的消息,如今应是要兵临城下了。”

此言一出,众位大臣的脸色顿时一变,胡阁老忧心道:“匈奴残暴不仁,没了镇北王,镇北军是抵挡不住攻势的。冬日作战艰难,必是不死不休。皇上,老臣以为,如今首要之职,便是清点三军,即刻前往北疆抗敌,万万不能让匈奴破了城池啊!”

这话让所有人都点了头。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可是谁领兵?”魏国公这一问,令几位大人皱了眉。

“先帝在位之时,大齐闻匈奴而丧胆,公主和亲却换不来一两年的和平,幸好有镇北王带兵如神,又有宣家儿郎誓死抵抗,才有了这近二十年的安稳。如今大齐还有谁有此威信?”王阁老的目光轻轻瞥向了一旁未说一语的谢阁老,不禁问道,“谢老有何高见?”

“镇北王抗击匈奴几十年,方有此声望,自是无人能及。”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王阁老皱了皱眉,目光便瞥向了一旁。

萧铭于是出声道:“不管有没有此等威信,仗总是要打的。父皇,儿臣以为永宁侯能堪此大任。”

此永宁侯乃是已故永宁侯的长子,正好丁忧在京。

他继续说:“都说虎父无犬子,顾行洲也是统领一方的大将,以其父之威名,也可凝聚军心,与匈奴一战!”

王阁老道:“皇上,如今已经没有时间让将领慢慢积聚威名,礼亲王所选,臣以为可行。”

户部尚书跟着出列:“臣附议。”

永宁侯曾经天乾帝也考虑过,算是很中肯的建议。

萧铭有此见地,不管是自己所想还是与人商议的结果,也算不错了。

天乾帝不禁眼露一丝赞赏。

然而萧奕却不想让他独出风头,便道:“永宁侯向来镇守西边,若是前往北境,万一西域小国趁此机会侵犯大齐,又该如何?”

萧铭说:“总是匈奴要紧,小国罢了,另派将领西行便是。”

“这怕是不妥吧。”

“那大哥以为呢?”萧铭忽然问道,“大哥一句话未说,不知道是否更好的建议?”

萧铭眼中带着一抹挑衅,他还记得今日婚宴上萧弘咄咄逼人的样子,如今不免想要讨回一二。

然而萧弘没有搭理他,却看向了户部尚书,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尚书,不知道粮饷军需是否已经备齐了?”

这话一说,连同天乾帝也一起望了过来。

李尚书不知道这好端端的选将,怎么又问到粮草上,不过还是沉吟道:“臣已奉旨拨出饷银百万,可粮草却需从各个粮仓之中调配,本以为开春之后再行军北上,现如今怕是来不及远调了,只能从沿途城中先行调用。”

萧弘继续问:“需要几日?”

李尚书思忖片刻之后,回答:“至少需要十日。”

如今迫在眉睫,关系到大齐江山,李尚书自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这个日子怕是他能给的最快速度了。

萧弘点了点,没有多做为难。

“粮草有了,那军备呢,杨大人?”

工部尚书站出来,躬身道:“臣在。”

“武器军备又需要准备几日?”

“皇上,殿下,工部已经备了一大半,余下的再十日也可。”

“好,那一切以十日计。”萧弘说着面向天乾帝,“父皇,儿臣以为应尽快下达调令,整军集合。”

天乾帝于是道:“魏国公。”

“老臣在。”

“所有调令即可下去,集齐兵马,不得耽误。”

“臣遵旨。”

这行军打仗物资军需乃至士兵都重要,可统帅还没定啊!

魏国公正想代所有人提醒一句,可正在此时,黄公公走了进来禀告道:“皇上,内务府总管周达求见。”

“宣。”

如今谈论的是北疆危急,这内务府总管为何也跟着来凑热闹?

各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却都摸不着头脑。

周达穿过众位大臣,跪在大殿之中:“微臣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天乾帝起身,不容置疑地命令道:“定于下月的太子册封大典提前,朕最多给你七日准备,七日后便行册封仪式。”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齐齐地望向了站于最前,却没说一句话的萧弘。

萧铭萧奕顿时懵了。

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可能,可是,怎么可能呢!

疯了吧!

震惊的目光就这么锁在萧弘淡然如常的脸上。

后者还朝他们咧嘴一笑。

这个时间太紧了,很多东西还没有准备好,七日,根本就来不及!

然而帝王命令之下容不得周达说个不字,只能硬着头皮领命道:“臣遵旨,必全力以赴。”

太子乃国储,册封大典之时,满朝文武,乃至封疆大吏都会前来观礼,不能来的也会按着日子上表庆贺。

时日早就定下,岂能随便更改。

而这个决定,显然是天乾帝匆匆而下,却也不得不这么做。

那么……

众位大臣回过了神,脸上的表情变得无比复杂。

有些大臣其实并不喜欢萧弘,那吊儿当郎,不学无术的模样看不大惯,像王阁老就是这样。

仗着帝王疼爱狂妄自大地不将人放在眼里,哪儿哪儿都不顺眼,相比起萧弘来,萧铭的彬彬有礼,谦逊听谏就比较像个皇子样子。

可这个时候他们望着那挺拔的年轻太子,心中不觉生起了一股敬佩之情。

国难之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平时再多的缺点也都变得微不足道。

“礼部尚书可在?”天乾帝忽然唤道。

秦尚书连忙躬身行礼:“臣在。”

“朕,本想给太子一个隆重的册封仪式,可惜时间紧迫……”天乾帝面露愧疚,眼里带着疼惜和骄傲,看着萧弘道,“秦卿便辛苦一些,让朕少些遗憾。”

“臣遵旨!”

接着帝王高声道:“太子萧弘。”

萧弘一掀衣摆,正跪下来:“儿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