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整顿基金会引发群体事件 追款(第4/5页)

说明了来意,侯卫东对这位老张尽管同情,却依着职责,开始了催账:“你当初为什么要借钱?基金会发了三次催款通知,为什么不还?”

老张一脸羞愧。

老张和老张老婆手上的皮肤如松树树干一样,老张用粗糙的手抓了一把花生,道:“家里穷,没什么吃的,这是地里种的东西,随便吃。”

老张的老婆抹着眼泪,道:“这一千块钱都是我花的,前年我得了病,要住医院,家里没有钱,唐书记就帮我们在基金会贷款。不是我们不还,实在是没有钱。”

老张用粗糙的大手,捧起花生,挤着笑容:“干部同志,你们吃。”

侯卫东吃了几颗花生,味道和千万颗花生一样,没有特殊之处,不过晒得挺香。他问道:“老张,你有几个娃儿?”老张沟壑纵横的脸上有了一丝不安,道:“三个娃儿,两个男的,一个女的。”

有了三个娃儿,家里还这么穷,侯卫东只能摇头。

“干部同志,我家老二到广东打工去了,年底就能寄钱回来,你们回去给领导说一说,再宽限我们两天。”

侯卫东听他说话还很有章法,用语也有些干部味道,便问道:“老张,你当过村社干部?”

老张脸上的表情就活泛了些,道:“我当年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我是上青林乡的贫协主席,打土豪分田地,红红火火的,别提多热闹了。”他站起身,又进去倒了一杯水,只是水杯肮脏得无法下口。

看到了老张家的实际情况,侯卫东知道收款无望,他说了一句:“老张,你也当过干部,知道国家的政策,等到你儿子从广东回来以后,就把钱还了。”

老张听到侯卫东开了恩,激动得泪花闪动,捧着花生往侯卫东的口袋里放。

离开了第一家,众人又走了一段小路,才上了长安车。侯卫东就从周菁手里取过名册,在张世财后面画了一个钩儿。

每个小组都配有一个女同志,用来对付耍无赖的妇女。妇女就是结了婚的女子,凡是女子结了婚就由少女变成了妇女。大概是什么东西都见过的原因,性格往往就会摇身一变,由极度害羞变成了极度不害羞。

侯卫东对此也有领教,那还是在独石村当驻村干部时。他和秦大江去征收提留款,何红富的远房堂姐由于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拒绝交款。秦大江的脾气也不小,就骂了她两句。何家堂姐就跑到院子里,把上衣撕烂,非说秦大江耍流氓,将秦大江和侯卫东弄得很是狼狈。

周菁这个团委书记在取款人围堵镇政府事件中,让侯卫东见识了她的口才。所以在成立上青林追债小组的时候,侯卫东主动将周菁要了过来。一来用她与欠款户吵架,二来用她来对付那些敢于脱衣服的女人。

“先把老张家的账勾掉,回去我就把钱补上。”

周菁道:“我们这个小组的追回任务是一百七十万,这些人都有各种各样不还钱的理由,侯镇贴不起的。”

侯卫东笑道:“算了,老张家是最小的一笔贷款,而且是我们的开张生意,就算是贴钱也要把这事办好。”

周菁暗道:“侯卫东真是有钱,我要是有福气,也找一个这种老公。”她的相貌在青林镇还算是不错,可是自从见到风姿绰约的李晶以后,她就颇为自惭形秽。虽然不敢奢望做侯卫东的女朋友,做做白日梦,并且把侯卫东的标准定为男朋友的标准,却是她的权利。

侯卫东自己贴了钱,心里还是很愉快。他对曾宪刚开了一句玩笑:“解决了老张家,好歹算是开门红。”

曾宪刚这才解释道:“老张家风水不好,大儿子是傻的,十六七岁还说不了几句话,后来掉到池塘淹死了。三女儿嫁到山下的小河湾村,在婆家长期挨打,过年过节偷偷给个十块二十块。老二倒还聪明,读完初中就南下了,好几年都没有回来,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他感叹了一句,“老张家从他爷爷开始就是尖山村最穷的,后来就被选为贫协主席。没有想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他们还是尖山村最穷的。”

侯卫东被这个事实震了一下,他想了想,道:“尖山村以前有没有地主?”曾宪刚道:“有地主,就是欠款最多的曾昭明。他家以前就是地主,现在又成了尖山村的资本家。”

说起这个曾昭明,侯卫东还是蛮熟悉的。就在上青林公路修好的时候,曾昭明特意买了两瓶五粮液,说是代表上青林七千村民感谢侯卫东。侯卫东在高长江家将这两瓶酒解决了,结果侯卫东没事,曾昭明却喝得大吐特吐。

众人就来到了曾昭明家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院墙足有四米,院子外面停了一辆货车。门口站着一只半人高的狼狗,拼命地往外扑,拉得铁链哗哗直响。

“曾老板,把狗牵开。”

曾昭明焦头烂额地从房间里出来,看到了以侯卫东为首的队伍,原本就小的眼睛更是愁得睁不开。

“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我有特殊情况。今年一月份,我把望日村九社小煤窑接了过来,狗日的让我上了当。小煤窑资源是有,但是破败得马上就要垮了,我光是为了加固巷道就花了四十多万元。

“现在煤炭行业全国都不景气,不是我不还钱,只要我把账要回来,马上还钱。”

侯卫东知道曾昭明所说属实,道:“我不是跟你为难,现在成百上千的群众都等着取钱,每天都来围攻政府。县里提出要求,贷款户必须要还钱,特别是你这种到期的贷款户。”

曾昭明黑着脸喘粗气,道:“我的钱全部投到小煤窑里,都没有收回来。现在实在拿不出钱,你知道我绝对不是欠钱不还的人。”

曾昭明并不赖账,可是到底手里无钱,到了关键时候,就开始左推又挡。侯卫东与他喝过一场酒,感觉还不错,也不紧紧相逼,就由与他无甚交情的付江打起了前锋。

付江是综治办主任兼任司法调解员,调解村民的矛盾是他的本职工作。长期吵架的过程中,他也就练就了一番讲歪歪道理的本领。一阵乱说,把曾昭明挤对得按捺不住,愤愤地道:“我这小煤窑值四百万,只要有人出五十万,我就卖掉小煤窑。”

付江是万万出不了五十万的,但是他顺口就开玩笑道:“我就把这消息放出去,曾老板卖了煤窑以后,就赶紧过来还钱。哈,曾老板还了十万贷款,还能净赚四十万。”

曾昭明坐在板凳上生气,并不理睬他。

周菁又在一旁插嘴,向曾昭明宣传了一会儿政策。曾昭明如老僧坐禅,没有丝毫的反应,不理睬这个小丫头片子。

侯卫东见火候差不多了,道:“周菁把还款计划书给曾老板看一看。还款计划书分为三年,第一年还30%款项,第二年还30%款项,第三年还40%款项。老曾,这样总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