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重掌旅游,面对困难如斗士(第2/2页)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步步高、心连心两家超市巨头进驻江南,与江南本土最大的超市实惠村摆起了擂台。当时年关已近,谁抓住了年货市场谁就是最大的赢家。我点燃了一支烟,烟还没抽完,鬼点子就冒了出来:抓住“屈原故里是江南”的观点炒得正热这个机会,用糍粑做一个五米高的屈原像,做工作让实惠村老板冠名在江南搞一台文化旅游庙会。如果能够办成,真可谓一举三得:糍粑屈原,可以吸引全省人民的眼球,让全省人民知道了江南了解了江南;邀请附近地区各大旅行社的老总到景区踩线赶庙会,又推介了江南的旅游资源;以庙会的形式办节,不仅为实惠村赢得了年货市场,还为我无钱办节解了燃眉之急。

心动不如行动。当晚我就把实惠村老板约了出来。那位精于摄影、每赚一元钱要花八毛钱做公益事业的全国劳模比我还“精”,当时他刚刚收购了一家生产酱菜的老字号国有企业,急于把“十三村”酱菜和腌腊制品推向市场,当即豪爽地表示赞助四万元,将庙会冠名“十三村”。与此同时,我的恩师章文雄局长承诺,开幕式那天中午的宴请由云梦市局负责……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庙会的资金钱终于有了着落。

仅仅钱有了着落还不行,如此大的活动还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牵头。既然是旅游文化庙会,牵头单位当然是旅游局。当我把老阮喊到我的办公室商量这事时,他当头给我泼了一瓢冷水。他说,旅游局现在是只呷得补药呷不得泻药,庙会办下来四万块钱肯定不够,光打发省里、武汉、云梦媒体记者的红包都不是个小数目。他盘算了一下,至少亏两万。

我对他说:“老阮啊,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一个人搞事业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政治账算得好,经济账才算得过来。你想啊,市长为什么不愿意拨款给旅游部门,真的是财政困难这么简单吗?非也,财政再困难也不缺你旅游部门每年几十万。之所以不愿意给你们,是因为旅游部门从来没有让他看到过希望,让他觉得花在旅游上面不值。如果我们勒紧裤腰带,哪怕亏它个四五万,只要把活动办得轰轰烈烈,为书记、市长挣了面子,在政治上为他们挣了工分,事后递个报告还怕领导不给钱?再说了,你刚刚上台,也需要政绩呀,不然的话,你的能力从哪里体现?”

通过我的一番游说,老阮终于转过弯来。接下来,我还得在市长碰头会上向各位市长们通气:一来如此大型的活动必须得到市长的首肯,二来这也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政治手段。万一出了什么事,可集体担担子。轮到我汇报的时候,我特意安了个心眼,先是和市长们算政治账,即把江南的旅游前景如何看好大肆描绘了一番,把为什么要举办此次庙会的重要意义拔高了一番;接着再算经济账,即反复强调本次活动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路子,不花政府一分钱。如果不算这笔经济账,我担心开口就要钱,市长会“一票否决”。好在会上大家都没吭声,也没反对。事后有人告诉我,好几个副市长一散会就拿我当笑话讲:“真是来了个书呆子,江南有么哩旅游啰?”

副市长们不吭声,等于把皮球踢给了萧市长。老萧一听不用政府花钱,便拍了个板:“精心策划,考虑周密;办出影响,安全第一!”

至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06年12月28日,“十三村”旅游文化庙会如期举行,周边地区所有主流媒体汇集江南,全国人民通过电视介绍认识了诞生于江南的世界首个“年糕屈原雕像”。与此同时,来自长株潭、武汉、云梦等地区的200多家旅行社老总第一次结识了江南的风景,对江南秀丽的旅游景点表现出了莫大的兴趣。当年春节,江南便迎来了第一个旅行团,从此江南的风景开始走出江南,走向中南。

活动无疑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时也给旅游局留下了1.8万元的亏空。我让老阮打了一个报告送给曹日华副市长,让他去找老萧批点钱堵“亏眼”。那时老萧已经明确曹日华主管、我协管旅游。曹日华副市长刚接手,旅游局揭不开锅他不能袖手旁观,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老萧批钱。老阮不会转弯,打个报告说办庙会亏了钱要老萧解决。

老萧拿起报告一看,火冒三丈:“宁致远不是在会上表了态不花政府一分钱的吗?怎么又打个报告来要钱?我最恨别人欺骗我!”曹日华副市长脸涨得通红,吓得不敢吭声。老萧脾气虽暴,但口恶心善,批评过后,当场批了一万。当晚,我给老萧发了一个短信,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其实旅游局没有贴钱,只不过是想找个由头找您批点小钱。他们实在太困难了,年都不得过呢!”

老萧没有回信。

倒是章文雄局长赶在年关前从云梦市旅游局促销经费里面挤了三万块钱给江南局,让老阮安安心心地过了个年。章局长的雪中送炭,让我心里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