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2/10页)

看着手上这件东西,戴看兰一时也没明白过来,说:“你这是干什么?”江永年说:“最近厂里准备在省城设一个产品经销联络处,跑了几个地方,这两天才在橘颂公园一旁找到一处稍稍满意一点的房子。高书记这个周末可能会到省城来,我想请他也给我去看看,参谋参谋,他也答应了我,可我明天要到外省去参加订货会,只好把钥匙寄放在你手上,到时让高书记来取。”戴看兰于是笑道:“好吧,你大厂长发指示了,我敢不从?”

拿着钥匙要下车时,戴看兰心想,这位江厂长是高志强的朋友,总得请人家进屋去坐坐,于是说:“江厂长,你也难得来一回,上我家去喝口茶吧。”江永年说:“我已经打扰你了,怎么再好意思添麻烦?”戴看兰说:“你这就见外了,你是志强的朋友,我是他的校友,我们不都是朋友了吗?”

见戴看兰说得诚恳,江永年就下了车。还从车子尾箱里拿出一样东西提到了手上。戴看兰说:“你这是什么?”江永年说:“我们厂里新开发的精品紫源酒。”戴看兰笑道:“我这个小处长,又管不到你们市里企业的厂长,你送酒给我有什么作用?”江永年说:“我可没这个意思,我主要是想借您大处长的威望,给紫源张扬张扬。我们的精品紫源有高度和低度之分,高度是男士酒,低度为女士酒,今天给您带来的是低度精品,您肯定喜欢。”戴看兰感慨道:“江厂长真敬业啊,时刻不忘你的紫源酒,怪不得紫源这么红火。”江永年说:“戴处长您过誉了。”

两人说着,一齐上了楼。江永年落座后,戴看兰又是好茶好水果,还给江永年递上一条大中华。江永年说:“戴处长是和我等价交换啰。”戴看兰说:“谁跟你交换?我那位长年不在家,也没人抽,放久了还会生霉,正好请你帮个忙。”

江永年拿烟看看说:“哟,还是软装的,可要六百多元一条,我受之有愧啊。”戴看兰笑道:“你愧什么?又不是我自己掏钱买的。”江永年说:“好吧,我笑纳啦。”于是喝了口茶,望望屋里典雅的装饰,说:“戴处长不愧是懂艺术有品位的人,家里的装修就是与众不同。”戴看兰说:“别给我戴高帽了,志强每次来我家,都说我俗气,家里没一点氛围。”

说话间,江永年不觉就站了起来。他瞥见了墙上那幅《卧雪图》。那次戴看兰从临紫回来后,当晚就将高志强送的这幅画挂在了墙上。

江永年走过去,在画下细瞧了一会儿,笑道:“这幅画我就看不懂了,雪里还有芭蕉,这可是两个不同季节的东西。”戴看兰说:“这是晚清一位国画大家借王维立意作的画,王维常常将不同季节的事物一同入画。”江永年说:“真有意思,我孤陋寡闻,今天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戴看兰说:“这可是从你们临紫来的,原先就收藏在海叔的书房里。”江永年说:“听说能被海叔收藏的字画都是价值连城的上品,这幅《卧雪图》一定很值钱吧?”戴看兰笑道:“这我就不知道了。”

聊了一会儿画,戴看兰忽然问江永年道:“听说你们临紫有一个叫丛林的女人,可是临紫第一美人,你认识吗?”

闻言,江永年暗自吃惊,心想莫非戴看兰听到了什么风声?便扯了个慌:“认得这个人,但不太熟悉。你认得她?”戴看兰说:“不认得,但听临紫的人说,你们的高书记跟她关系不错。”江永年说:“丛林好像是妇联的副主任吧,高书记分管妇联,可能有些工作上的接触。不过我知道高书记的为人,他很注意影响的,你放心好了。”

“这不关我事,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戴看兰笑道,“你这么给高书记开脱,不是高书记给了你什么好处吧?”江永年也笑了,说:“高书记怎么没给我好处?要不是他,紫源酒厂能有今天吗?”戴看兰说:“你别把他抬得太高了,这主要是你做厂长的能干嘛。”见戴看兰慢慢把话题转到了别处,江永年这才松了口气。

又说了些闲话,江永年便拿起那条软中华,一边起身告辞,一边说道:“这我就不客气了。”戴看兰也站起来,说:“你这把钥匙,我保证转交给高书记。”

江永年走后的第二天下午,戴看兰办完处里的事情,便找个借口走出省委大院,悄悄去了城郊。走进翡翠居,戴看兰就猛然想起她跟高志强在碧梧山庄里说过的话,心想高志强还真放在心上,这就办妥了。戴看兰对悲翠居很满意,当天夜里就柔情万种地给高志强屋里打了一个电话。

接到这个电话时,高志强刚从外面回来没多久,正摊开小本子,简单记录着他当天做过的工作和近一段时间急于要处理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备忘录式的东西,是他做晏副书记秘书时养成的习惯,下来做地方官后这个习惯一直没有丢掉。比如哪天接待哪位省领导,领导作了什么指示,计划在什么时间内落实好,什么时候反馈给领导。比如哪天开了常委会,会上做了些什么决议,承办者是哪些单位,检查决议落实情况的下限时间大致是什么时候。这么做的好处是使重要的工作记录在案,便于督查落实。

要说高志强还是从明代大臣张居正身上得到的启发。做秘书时,高志强就喜欢读名人尤其是政治名人的传记,因为他发现晏副书记和其他大领导都有这个爱好。高志强读张居正的传记时就注意到了,张居正的工作方法很简单,要做的事情都逐条记在簿子上,以后一条条去督促落实,做完一件事就在簿子上勾去一条,这样该做的大事要事一件件坚持做下来,最后也就集腋成裘,大功告成。张居正就是凭这一套简单的办法,最后成为濒于崩溃的明朝中兴的赫赫功臣。

这天晚上,高志强在本子上记下了这样几件事:1、上午听取财政和国税地税三家的情况汇报,年底三家的收入必须超额完成年初预算的8%以上,要讲发不离八;2、下午到市公安局看望缉毒大队的干警,他们破获了一起建国以来临紫最大的制毒贩毒大案,但本市的涉毒案件居高不下,抢劫杀人等不少恶性案件都与毒品有关,今年年底破案率一定要达到50%以上,毒品不除,鲁难未已啊;3、晚上在市委党校礼堂给全市县处级干部学习班的学员讲课,着重谈了学习问题,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写到这里,高志强把本子合上,笑着摇了摇头。这样的摇头当然不是否定什么,恰恰相反,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掩饰不住的得意。高志强想起自己讲课时礼堂里多次出现的掌声,真没意料到他的信口开河还有这样的效果。这堂课他本来是不愿意去讲的,但组织部多次请他,一推再推,推得不好意思了,才答应抽个晚上的时间去讲,因为白天他实在舍不得耗费时间去务这样的虚。也没做什么准备,连提纲都没有,跟朋友聊天一样很随意地给他们讲了一通。讲着讲着,礼堂里就坐满了人,其他班上的学员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