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霸主 秦宣太后(第2/4页)

原来在秦惠文王时代收服的巴蜀之国,又乘机叛乱割据了;在北方的戎族义渠本已经向秦国称臣,此时也再次翻脸称王,抢了秦国在北边的许多城池。

当然,其他六国更没客气,直接插手内斗者有之,支持失意的王子争位者亦有之。照当时的战国七雄的情势来看,根本没有人想到秦国会统一,因为当时秦国的力量并不强,虽然商鞅变法以后,秦国也占了一些地盘,但基本上都是靠张仪利用合纵连横之术,也就是连哄带骗弄来的,真正的硬战并不算多。

而当时七国中,最强的是楚国和赵国。楚国是因为楚威王灭了吴越,所以楚国的面积在各国中最大;而赵国则是因为赵灵武王胡服骑射改革军队以后,赵国的军事力量成为诸国最强。

落井下石的事都不用人教,看秦国乱了,楚国也没闲着,立刻阵兵边境,扬言要收回当初被秦惠文王连骗带抢占去的上庸之地。赵国更狠,此时赵国是赵武灵王在位,就直接跟燕国合谋,把押在燕国当人质的王子嬴稷押过来送回秦国去,扬言要秦国必须立他们赵国看中的嬴稷为王,就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

赵武灵王这么干不止一回了,那时候燕国在位的燕昭王,就是赵武灵王和秦惠文王趁着楚国内乱,联手给拥立的。自然,这场拥立之战中,赵国好处多多,所以赵武灵王有理由再来一回。但是,如果赵武灵王知道拥立嬴稷会给赵国带来什么,一定会后悔到撞墙吐血去。

好运气不会精准无误地一定掉在谁的头上去,拥立赢稷建立傀儡政权,这个创意是谁提供的呢?综合后来的种种情况,我们认为在秦宫中蛰伏了很久的芈八子,很有可能在这中间动过手脚。

而与此同时,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也在这些年的争斗中,一步步慢慢掌握了一支军队。当赢稷回到秦国争位时,早有准备的魏冉立刻带兵把秦惠文王留下的非芈氏所生的十多个争位的王子统统杀光,而秦惠文王的原配王后,也一起被杀。

赢稷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母亲芈八子为太后,并且整个国家的政权,都由太后掌握。于是,宣太后芈八子成为秦国的实际统治者。

太后之称,是从芈八子开始的。“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四十一年之久,“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

宣太后执政后,起用同母异父弟魏冉和同父同母弟芈戎以及母族中人向寿,掌握了军政大权。清理了内忧以后,她开始对付外患。

首先是居于秦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义渠,他们一直是秦国的心腹之患。因为义渠的存在,使得秦国一直以来不敢东进,因为秦国每次对其他国家一开战,义渠就会在背后趁火打劫。因此想要秦国无后顾之忧,就必须先除去义渠。

为了解决义渠,宣太后采取了色诱的方式,把自己嫁给了义渠王。二人长期以夫妻的形式居住在秦国的甘泉宫中,宣太后还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这场婚姻使得秦国东进而无后顾之忧,秦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习了彪悍的战斗作风,同时源源不断地将西北良马运进了秦国,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而在后来的秦国与六国的战争中,尤其是战神白起对楚国的战争中,秦国的精工兵弩和骑兵队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在这些年中,宣太后也在慢慢地一步步蚕食着义渠的内部,等到时机成熟时,宣太后诱杀义渠王,把义渠所有的土地和兵马统统收归己有。从此秦国东进,再无后顾之忧。

无以推测,宣太后此时的心境究竟如何?毕竟她与义渠王夫妻多年,并生下两个儿子,要说完全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但是她毕竟不是一个只为感情而活的女人,而义渠王身为草原之王,自然也不可能绝对单纯。

或者我觉得,宣太后吸引义渠王的优点,可能是她从楚到秦,身上所具有的只有数百年王朝才能留下的文化才识和绮丽奢华;而义渠王又凭什么失去警惕,或者应该从他的草原思维来考虑。草原部族的习俗,是一个部落的头领死后,另一个部落的头领娶了他的遗孀,接收他的子嗣和部族,从此将对方整个部族进行合并。

从近看,有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匈奴冒顿可汗写信给吕后,说要两家结亲;从远看,清太宗皇太极娶了蒙古部落多名部落长的遗孀,并合并了那些部族。可见,对于义渠王来说,秦王死了,他娶了秦王的遗孀,接收了秦王的儿子为自己的儿子,就等于完成了对秦国的合并。

草原思维真是害死人。他没想到,秦国不是他的,它仍然属于秦惠文王的儿子嬴稷。已经完成文明进化的国度,只有父死子继,而不是草原式的强者为王。

义渠王死了,宣太后和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下落如何,史书上没有提起。

有人说,宣太后在杀义渠王的时候,一同杀了两个儿子。但这样想未免是以后世的眼光代入,我觉得以宣太后的掌控能力,她是没有必要去杀这两个儿子的。她既然敢公开和义渠王成亲,敢公然生下儿子,就没有必要再去杀两个儿子来掩盖这件事。参见秦始皇的母亲与嫪毐私通公然生二子养在宫中的例子,可见太后有没有私生子,并不要紧。而这两个儿子后面不见记录,推测是改名换姓另作安排的可能性更大。

事实上,宣太后在隐私上面的大胆,远不止私生子这么简单。

在她执政不久,就遇上一件事,这件事也记在《战国策·韩策二》上。当时楚国亦是大国,自与秦国结盟,便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征伐,首先受到攻击的是韩国所属之雍氏。

雍氏围城达五月之久,韩国派人向秦国求援,所谓“冠盖相望”,就是前一批去秦国的使臣马车还没回来,后一批使臣的马车就已经出发了,两批人马在路上都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的车盖。但是秦师还是不肯出崤山而入韩。

可能韩国认为宣太后年轻守寡,于是为了增加游说的力度,最终派出著名的美男子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不但长得很帅,还擅长辨辞,他先说:“韩之于秦也,居为禁闭,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用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记之。”就是说韩国相当于秦国的门户,出去打仗也是一齐排行如雁行,如今韩国有难,秦国如果不相助的话,就等于唇亡齿寒,希望秦国尽快出兵。

宣太后听了这话表示,韩国派了这么多使臣来,只有这位“尚子”说话还有点意思,于是接见了尚靳。双方见面,尚靳提出了希望秦国尽早救援韩国的要求,宣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针对尚靳说的“唇亡齿寒”的故事,对他讲了一个同样与身体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