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第2/2页)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想念蜀国吗?”刘禅没心没肺地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啊,我不想念蜀国。”

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刘禅说道:“陛下,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然后装作悲伤地闭起眼睛。这样,也许就能把你送回蜀国去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再次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说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司马昭听了觉得很奇怪,问道:“此话的口气怎么像是郤正的?”刘禅惊讶地回道:“您怎么知道的?正如您所说的啊。”

众人皆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没心没肺,毫无野心,从此再也不怀疑忌惮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留下了“乐不思蜀”典故。

且不去说刘禅的昏庸无能,往另一层面上说,他用他的方式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明知道自己没有治国的才能和魄力,便放弃挣扎、抱怨、野心,就这样安于现状、乐天知足的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生存智慧。

大胆的假设:如果李煜聪明点,即使做不到吴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重夺王位,也可以学蜀国刘禅般没心没肺的“乐不思蜀”,那样也许能活得长久点。

然而赵光义不是司马昭,李煜不是刘禅,历史终究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般地向前推进、演绎着。

孤冷凄清的南唐后主远离故土,凄惨地死在北国之地,结束了他第四十二个七夕。文学历史长河中的一片最大的浪花幽幽地汇入江水中,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