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北山楼校定断肠词一卷(第2/3页)

余以况氏校本未为精审,故别为校定,缮录为一卷,复取诸本异文作校记一卷附之。

丁巳午日施舍识

参校诸本目录

花草粹编(粹编)

词的(词的)

诗词杂俎本断肠词(杂俎)

胡慎轩新增断肠词(胡本)

草堂诗馀别集(草别)

词综(词综)

历代诗馀(历代)

清绮轩词选(清绮)

西泠词萃本断肠词(西泠)

况周仪校补断肠词(况本)

生查子一

未多时 诸本皆作“不多时” ,惟《粹编》作“未多时” ,今从之。

诸本皆作“玉” ,惟《粹编》作“瘦” ,今从之。

裙交 诸本同,“况本” 注云“别作腰支” ,未知何本。

生查子二 世传大曲十首之八。

未还家 诸本同,“况本” 注云“别作不归来” ,未知何本。

诸本同,“况本” 注云“别作欢” ,未知何本。

点绛唇一

“胡本” 题下注云“向误木兰花” ,未知何本。《诗渊》作减字木兰花。

无心 《诗渊》作“无聊” 。

犹望 “胡本” 、“西泠” 并作“犹望” ,《杂俎》作“独望” ,“况本” 全句阙疑,而注《杂俎》本文于下,想汲古阁未刊稿本如此。

点绛唇二

诸本均同,疑当作“小” 。

《粹编》、“胡本” 均作“添” ,《杂俎》、“西泠” 均作“恁” 。“况本” 注云“别作凭” ,未详何本。

梅花 诸本均作“香” ,惟《粹编》作“梅花” ,今从之。

浣溪纱一

露井 “胡本” 、《杂俎》、“西泠” 均作“春巷” ,惟《粹编》、“况本” 作“露井” ,今从之。

满院 诸本皆作“小院” ,惟《粹编》作“满院” ,今从之。

诸本皆作“湘” ,惟《粹编》作“深” ,未可从。

浣溪纱二

卸下 诸本皆作“玉体“,惟《粹编》作“卸下” ,今从之。

重关 诸本皆同,惟《粹编》作“不关” ,未可从。

卜算子

《粹编》、“胡本” 、《杂俎》、“西泠” 均作“梅” ,惟“况本” 作“斜” 。

诸本均同,惟《粹编》作“斜” 。

重思省 诸本皆作“思重省” ,惟《粹编》作“重思省” ,今从之。

诸本均作“花” ,惟“况本” 作“檐” ,殆据汲古阁未刊词本,未可从。

菩萨蛮一

独倚 诸本均同,惟“况本” 作“重倚” ,未可从。

菩萨蛮二

诸本均作“旧” ,惟《粹编》作“暗” ,今徒之。

菩萨蛮四

诸本均作“渡” ,况本注云“别作断” ,未知何本。“清绮” 作“度” ,今从之。

《粹编》、“胡本” 均作“嫩” 。“胡本” 注云:“湿云嫩寒,词中佳语” 。《杂俎》、“西泠” 作“娥” ,“况本” 作“蛾” 。

初破霜钩影 “胡本” 、“西泠” 均作“霜钩” ,“况本” 作“双钩” ,《粹编》、“清绮” 此句均作“嫩寒初透东风景” 。

诸本均作“溪” ,惟《稡编》“清绮” 作“桥” ,今从之。

《粹编》、《词的》、“清绮” 均作“雪” ,“胡本” 、“西泠” 、“况本” 作“月” 。

花不知人瘦 《词的》、“清绮” 作“花比人应瘦” 。

独自倚阑干 《词的》、“清绮” 作“莫凭小阑干” 。

忆秦娥

争驰逐 “胡本” 、“西泠” 均敚此叠句。

减字木兰花

诸本均同,惟“况本” 作“轻” 。

诸本均同,“况本” 注云:“别作难” ,未知何本。

诸本均同,惟《粹编》作“孤” 。

清平乐一

无计及 诸本均作“计无及” ,必误,今改正之。

《粹编》作“凭” 。

《粹编》作“与” 。

清平乐二

和衣倒在人怀 《粹编》、《草别》同,“胡本” 、《杂俎》、“西泠” 、“况本” 均作“随群暂遣人怀” 。“况本” 注云:别作“和衣睡倒人怀” ,此不知何本。《草别》此词上有眉批云:《地驱乐》歌:“枕郎左臂,随郎转侧,摩捋郎须,看郎颜色。” 《诗归》谓其“千情万态,可作风流中经史注疏” 。和衣倾倒,谓不可训,迂哉!据此可证原作实是“和衣倒在人怀” ,或以其不足为训,因臆改作“随群” 云云。特不知此改本始见於何书,沈际飞斥之为迂,必有其人。

西江月

此词见《粹编》,“胡本” 、《杂俎》、“西泠” 均未收。汲古阁未刊本据《稡编》补入,“况本” 从之。

“况本” 作“当” ,未知何本。

“况本” 作“深” ,亦未知何本。

眼儿媚

诸本均同,“况本” 注云“别作‘枝’” ,盖《词综》也。

鹧鸪天

诸本均作“水” ,惟《粹编》作“雨” ,义较长,从之。

诸本均作“长” ,惟《粹编》作“伤” ,今从之。

鹊桥仙

诸本均作“妆” ,惟《粹编》作“弄” ,今从之。

诸本均作“罢” ,惟《粹编》作“惊” ,今从之。

蝶恋花

绿满 诸本均同,惟《粹编》、《词综》作“满目” 。

莫也 “胡本” 作“莫已” 。

《粹编》、《词的》、《词综》、“清绮” 均同,《杂俎》、“胡本” 、“西泠” 均作“苦” ,“况本” 从“意” ,注云:按毛刻改此,似嫌落韵,别本并作“意” 。盖谓《杂俎》本始改“意” 作“苦” 。按淑真海宁人,方言“意” 与“语” 两字正协。

江城子

尊前 “况本” 空阙此二字,注云《杂俎》本作“尊前” ,殆汲古阁未刊词本原亦阙疑,故况校仍之,然此二字诸本皆作“尊前” 也。

诸本均作“结” ,惟“况本” 作“徒” ,注云《杂俎》本作“结” 。盖“况本” 依汲古阁未刊词本,然此字未可从也。

诸本均同,“况本” 注云“别作‘因’” ,未知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