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才子,问题皇帝赵佶(第2/2页)

《眼儿媚》

词的上片回忆汴京繁华,琼楼玉宇,朝朝暮暮,歌舞升平。下片转入残酷的现实,再美的汴京以后也只能梦中相见了。边关羌笛阵阵,吹得心生寒意,从此不知江山何处,家乡何方。想起大宋一个半世纪的风光与繁华,不觉悲从中来,无处断绝。据说同行被俘的赵桓曾和诗一首,吟罢,父子二人抱头痛哭。

当年,宋徽宗诞生前,父亲神宗曾梦见南唐后主造访,生下赵佶后,发现其诗词书画无一不能,才华横溢丝毫不输李煜,而且发展更全面。可惜造化弄人,宋徽宗被俘后的命运比李煜还要凄惨。他众多妃嫔和女儿都被金人掠去,辗转流离,惨遭蹂躏,甚至几经买卖,多数死在北寒苦地,不得善终。

在被俘囚禁的最后岁月里,宋徽宗写了很多代表作,除了《眼儿媚》外,最著名的就数那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这首词被王国维先生看作是一封含泪的“血书”。词从期望到失望,进而转到绝望,最后回归中原的梦想破灭后,哀痛至绝,肝肠寸断。中原的气象,汴京的繁荣,江南的秀美,临安的旖旎,他都回不去了。宋徽宗一直期待儿子宋高宗能够来解救自己,用兵强马壮来战,用真金白银来赎,但直到他去世,这一愿望也没有达成。

相传,宋徽宗写完这首词后不久便离世了,带着对这世界的爱与恨,死在了白雪覆盖的黑土地上。他的遗骸在几年之后才跟随嫔妃韦氏(高宗母亲)回到了江南。

故土依旧,山河依旧,原来历史只是结束了他一个人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