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离蜀道,声声闻杜鹃花蕊夫人(第2/2页)

《采桑子》

这首《采桑子》用词精练,通过几个传神的意象,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亡国的痛楚,读来字字千斤。只可惜,这含泪之作,未及写完便在宋军的逼迫下仓促上路了。

后人续作的下片也随之而来:

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批评这篇续作“词之鄙,亦狗尾续貂矣”。的确,下片的侍娇邀宠与上片的亡国之痛,无论从感情基调还是遣词造句上,都相差甚远。

花蕊夫人生于乱世,两朝贵妃的特殊身份,花容月貌的绝色英姿,常常遮蔽了她的文学才能。当年花蕊还是后蜀快乐的贵妃时,也曾写过很多亮丽的宫词。“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画船飞别浦中。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阳斜照满衣红。”“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娇羞柔美的青春,自由自在的灵魂,加上这些绝妙的诗词,真可以让整个皇宫熠熠生辉!可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历史的阵阵阴风,终于还是吹落了后蜀这朵美丽的“花蕊”。

不仅如此,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竟连一首完整的词作都没有留下。每思及此,不禁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