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慈悲

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书店有两家。

一家在海拔4718米的纳木错,一家在阿里,海拔4850米的扎达。

全是他开的。

在我认识的人里,收到过哈达最多的也是他。

差不多有5000条。5万里路5000条。

哈达来自藏区的老师和孩子们。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趣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要有足够的接受力,才能消化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打开方式。

要有充分的理解力,才能明白一个老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

常识构建底线,阅历塑造审美,选择换来航向,修行成就慈悲。

业里修身,自度度人。

仁者多现自在相——多疵多癖多毛病,且痴且趣且慈悲。

(一)

先想象一头熊。

体重200斤,膀大腰圆,会说北京话的那种。

拥有着拖拉机般的笑声。

再想象一家书店。

放眼望去全是书,满坑满谷,林林总总。

书店的角落里有钢琴,钢琴前坐着那头熊。

那个熊状人形物叫老潘,我朋友,蓬着头发叼着烟斗,一脸高原红,十根胡萝卜粗的手指头。

你听过熊掌弹钢琴没?

我听过……

我那会儿缩在沙发上打寒战:老潘!求求你……stop一下行不行?

光芒万丈的拉萨午后,滚烫滚烫的小山头,呆立嚼草的大白马,睡得死去活来的流浪狗,琴声嗡鸣,音浪汹汹,一个敢进店的客人都没有……

他弹的是民谣,边弹边唱的那种。

好好一首《南山南》,被他唱得初恋般纯情,大鼻涕般黏稠。

高潮处他猛甩头,那并不存在的长发飘逸随风,那自我陶醉的泪光颇晶莹。

可以说是非常文艺了。

可以说是非常之矫情。

一曲终,世界重新变得美好,我抠着嗡嗡的耳朵看着他,他静坐键盘前不回头。

良久,他舒坦地吐出一口气:唉……真的好感动。

…………

那钢琴盖子为什么不能有点儿志气赶紧砸下来卡住他的头?

我后来带他和《南山南》的原唱者马喝过酒,当时是这么介绍的:老潘同学,资深理想主义者,老文青。

是戏谑也是真话,他理想主义得板上钉钉。

我就不是个挑事儿的人——这家伙基本把文艺青年四个字做到了头。

(二)

理想主义者老潘热爱文艺,他原是科班美术生,34岁高龄方开始学钢琴,迄今已有6年整。

我不爱听他弹唱不代表别人不爱听……

最忠实的听众是他自己,常自己为自己即兴演奏,继而稀里哗啦自我感动。

身为一个老文艺青年,能让他感动的东西有很多,除了音乐还有哲学。

他厚着脸皮在北大哲学系当过整两年旁听生,还去北京电影学院正儿八经当过进修生。

他进修的是导演班,陆川、宁浩都是那个班里出来的。

第一堂课,教室关灯播放投影,画面上刚浮现“世界电影史”五个字,他瞬间泪奔,终于找到组织了的那种激动……

斯人爱电影,收集了1万多张碟片,搁满四面墙,谁借都不给。

内裤倒是可以借,要的话立马扒下来给你,碟不行!借一张等于割他一片肾。

爱电影的人爱生活,这家伙热爱小生命,他养了一匹叫江米儿的高头大马,天天为了保卫那匹马的饲料而和牦牛搏斗,格萨尔王一样英勇……经常被牛角抵回店里头。

店是书店,名叫天堂时光,坐标拉萨河边的小山包,是这个资深文艺大叔筑造了10年的一个文学梦。他经常几天不下山,马粪香里看电影,书香伴着钢琴声……

有时候想想也蛮感慨——

不论“文青”一词被这个时代的反智潮流如何污名,总有一些人在自己的基本审美中始终保留着文艺属性,没有对错只有真假,真实的审美总不会被屈服于世俗的东西解构,例如老潘同学——四十不惑的岁数了,依旧在理想主义者的文艺道路上偏向虎山行。

一个理想主义者该有的属性他都有——比如偶尔矫情,比如经常缺钱。

按理说,他孬好不济也是个书店老板,本不该那么穷,可他兜里就是没钱,每次请我吃饭都是去仙足岛上的山东小院,回回都是啃包子。

见过请人吃包子时自己抢着吃的吗?

我见过。

烫嘴的包子拳头大小,我一次能吃三个,他是七个,外加一堆蒜。

我打饱嗝时他还没过瘾,跑到厨房要个炒土豆,顺手抱回来一电饭锅大米饭。高原气压异于内地,米饭大都夹生,咬在嘴里硬得咯吱咯吱响……饶是如此,他依旧能干下去两三斤。

那架势,那饭量,恍如灾民过荒年,和弹钢琴时的他一在青天一在沟。

老潘吃相很惊悚,怪硌硬人的,可除他以外我在拉萨没几个熟人了,往事翻篇,昔日老友们早已四散,我早已找不到什么重回拉萨的理由……

酒和酒杯,鱼和洋流,我和我的拉萨。

拉萨拉萨,那里曾有我的家,2008年我告别了拉萨,2015年再回去时,只剩游客的身份了。

新人我不熟,旧景太戳心,我躲进拉萨河畔老潘的书店,闲了翻杂书,闷了喂白马,想自虐了就央求老潘弹钢琴,然后抱着膝盖当筛子。

老潘的钢琴比他本人体面多了,愈发衬得他落魄而邋遢。

有些人邋遢归邋遢,倜傥而不羁,有些人落魄归落魄,朴素又清雅,不像老潘,给他个蛇皮袋子让他去宇拓路蹲着,指定有好心人把喝完的饮料瓶子递给他。

……具体细节不描述了,反正他总一身改革开放前的打扮,又不舍得花钱铰头,发型那叫一个参差,貌似是自己拿美工刀一绺绺揪着裁的。

许多客人不信他是老板,总是在他热情迎宾时警惕地捂住包包防着他。

也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失望地问他:你……你怎么可能是老潘呢?

是啊,他这副尊容怎么对得起传说中的那个老潘?

传说中的拉萨老潘怎会如此破衣烂衫、满口烂牙、笑容猥琐,还叼着个烟袋?我就不是个挑事儿的人,他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传说中的老潘多文艺多有情怀——

带着全部身家跑到西藏劈柴喂马,拍公益长片,搞免费电影院,组建自由话剧社,开设义务钢琴班,启动无偿读书会,举办创意集市,出版图文摄影集,筹备儿童图书馆……

千金散尽买痛快,他满腔酸奶为边疆的文化事业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