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用一碗鸡汤的时间

前年初,我跟编辑谈妥了这本书的大致思路,开始组稿,约定的完稿时间是去年的三月。我写完最后一篇《慢慢来,反正也来不及》,已经快到今年三月了,拖了几乎一整年,这个书名可谓一语成谶。有关这个书名的来历是这样的:许多年前的某天,我发了一条微博,大意是说我对现在流行读物的书名已经厌倦了,尤其厌烦鸡汤,所以我准备写一系列毒鸡汤,书名就叫《慢慢来,反正也来不及》之类的,还有《总会有人替我揍你》《相见不如还钱》《跟你的全世界作对》。那段时间流行全世界,书名里如果没有个世界,很多公司就不给你出,好像有了世界就能卖100万册。我写了篇名为《放过全世界,好吗》的豆瓣日记,一时间出现了几千推荐,至今还有许多人在转,可见看不上全世界的不止我一个人。

后来有个朋友找我约稿,她在一家电子杂志工作,说喜欢《慢慢来,反正也来不及》这个名字,想让我以这个题目写一篇小说给她。可惜那家电子杂志对篇幅的要求非常严格,而我写作是极为啰唆的,所以那篇小说写得别别扭扭,这次就没有收录,作为对良心的补偿,我重新写了一篇像样点的《慢慢来,反正也来不及》,但多少有点命题作文的味道,尽管里面的人和事有许多都是真的。

关于书里的人和事是不是真的,这种问题从我写第一本书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我说是真的,读者就说:“什么呀,不信,骗人。”我说是假的,他们就哭鼻子,说我欺骗了他们的感情。我只好说半真半假,谁也无法对此说什么怪话。这本书里写了不少人物,算算总有几十人之多,年龄、职业、出身、性格都不相同,如果有人问起我:“这些人物是真的吗?”我还得说半真半假,如果我写的都是真的,我很快就会枯竭,哪有那么多神经病让你写呀!再说,如果不让小说作者虚构,那么大家都会写起自己的家事来,作者的家里人看了又要翻脸:这是我吗?我有这么不堪吗?啊?这让作者还怎么动笔?头疼。

以前有一位编剧行业的前辈批评我说:“你写的这根本不叫小说,不过人物写得还算那么回事,最多就只能叫十几个人物小传。”人物小传是编剧术语,指对剧中人物的年龄、职业、出身、性格等元素的大致勾勒,方便共同工作的人对人物形成一致的理解。由于我写的是人物小传,而不是小说,所以我的人物小传被人拿去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我一点脾气也没有,人家可以说:“世上碰巧有那么多相似而有趣的人嘛!许你写就不许我拍?名字又不一样!”我两手一摊,我连书名都被抄过了,还怕人名吗,你们要抄就一起抄呀,改的那叫什么破名字!这次我又交出了几十个人物小传,要抄的编剧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这本书里的一部分稿件,原载于《读者·全世爱》,那是一本以“爱”为核心元素的文学刊物,所载极博,小说、散文、诗歌、漫画皆有,对篇幅的要求也比较宽松,给作者提供了舒服的写作环境。关键是稿费也不错。在此要感谢一下这本刊物的主编苏小懒老师。还要感谢一下我老婆,她从没对我说过什么“慢慢来,反正也来不及”,相反总是说:“赶快写呀,又偷懒,找揍吗!”说时捋胳膊挽袖子,十分恐怖,每次一说我就能写出一篇佳作。我能写出这本书,跟她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要是没有她,明年恐怕也写不完。

有人说《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卖得比《我讲个故事,你可别当真啊》要好,是因为其中充斥了大量的鸡汤。这我不能苟同,我从来没写过任何鸡汤,最多只写过鲫鱼汤。我哪有那工夫?有工夫写鸡汤,还不如去熬一锅真的鸡汤。你看,这里所说的鲫鱼汤和鸡汤是有区别的。两者都感悟人生,感悟人生本身就够无聊的了,鸡汤感悟完了还要说:看见没,我就是这么活的,你也应该这么活。而鲫鱼汤感悟完了就完了。想念该想念的人,感谢该感谢的人,致敬该致敬的人,除此以外,不多说话,只讲故事。我坚持写故事,一方面是个人爱好和所长,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讲故事,找到能听完故事的人。现在的人心里太躁了,一篇三四千字的东西,底下的回复往往都是“真长啊”“好长啊”和“真的好长啊”,这是不对的,人如果停止阅读,就会变蠢,如果只能阅读一百四十字的长度,那就跟咸鱼没有什么区别。能看到这里的人,十几万字都轻松拿下了,绝不是咸鱼,而是人中龙凤,因此,本书最后要感谢的是你们。

敬读者。

囧叔

2017年2月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