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做企业,最讲究的是笼络人心(第2/20页)

相较工业区其他生产企业的红火,成功研发F-1设备的腾飞显然生意更是火上浇油。因为有专家们因利益相关而奔走呼号,又有宋运辉大力扶持,给第一台F-1的成功诞生并运行提供机会。

业内对于专家的宣传或许可以持保留态度,中国自主研发的科技向来不大受自己人待见,经常得经外国机构的赏识,口碑出口转内销了,才会火旺起来。但是东海集团这家素来把关严格的公司启用F-1,却是摆在众人面前不争的事实,再从东海集团传出评点,说F-1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价格同比算是低廉,因此性价比一流。很快,当罗庆拿着宋运辉给的相关企业名单上门推销的时候,只要稍微运作一下,就很容易将订单拿下了。但即使F-1的价格大大低于国外产品,可F-1相对腾飞其他产品,其利润率那是相当的好看,好看到柳钧几乎不用考虑原材料没日没夜地涨价,不用考虑人工费用也是日涨夜涨,不用考虑国际汇率变动对进口出口大有干系。

更有柳钧亲自出马,联系国外业务。他的护照让他可以去很多国家免签,正是因为看到罗庆英语不利索,介绍产品的时候效果大打折扣,而且罗庆每次去新的国家,签证都是大费周章,柳钧才决定由他自己启动国外市场。

好在现在互联网发达,所有大公司都在因特网上有企业网站,不像过去需要没头苍蝇一样地通过当地使领馆找过去,通过熟人先打探,电话传真你来我往好多日子,费尽周折才能两头搭上线。现在则是根据网站找上门去,E-MAIL与MSN齐飞,搬起笔记本电脑让摄像头对着F-1,到哪儿都可以做现场直播,千里一线,不用见面就几乎可以将事情谈得七七八八。

第一家业务的谈成颇有一些难度,因为柳钧初次亲自尝试对外贸易,程序不懂,磕磕碰碰。幸好钱宏明即使再忙,只要柳钧一声招呼,那是风里雨里都会即时上线听候咨询。有老手钱宏明几乎是手把手地教,而且因为两人之间毫无保留的沟通,钱宏明往往是根据柳钧说的步骤,凭他多年外贸经验一次性预见很多可能让柳钧打底,于是柳钧很快就顺利走通第一轮程序,将第一笔外单拿下,交给钱宏明代理出口。

历经艰辛,花了那么多时间,才终于谈成一笔,成绩远远不如罗庆做的内销,柳钧跟罗庆说到胜利谈成的时候,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但是这笔外销生意对于腾飞却是里程碑式的,这是腾飞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出口。信用证拿去银行,连银行的老熟人都禁不住“哟”的一声,说是难得。

但是外销虽然麻烦,却有与内销截然不同的好处。外销只要生意谈成,信用证到手,就可以凭信用证获得贷款。不像内销生意,即使腾飞严格把关,不予赊销,合同签订之日需要预付,交货时候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且很多时候柳钧可以凭借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合同获得承兑汇票,可内销毕竟占用流动资金超过外销。更麻烦的是内销即使合同当头,说好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有企业总麻烦不断,延误交钱。为了腾飞可怜的流动资金,柳钧爱死了外销,自然是跑得信心百倍。他并不满足于宋运辉给的第三世界,只要是他的护照可以落地签可以免签的国家,他都信心百倍地前去尝试,他成了空中飞人。

与此同时,因为有前车之鉴,柳钧几乎是每一次回家都狠抓质量,回家的日子耗一半时间在质检科,亲自上阵抽检,抽检得车间主管个个脸色碧绿,战战兢兢,不敢有所懈怠。

有原来的业务打底,轧平所有费用,那么F-1的收入就是净收入。柳钧的日子很快宽裕起来。半年过去,他就结算分红,也给全公司员工发了一笔结结实实的奖金。这方面柳石堂特别想不通,看到分红和奖金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雪花一样地从自家手里飞出去,柳石堂心痛如绞,不能年底再结算吗?但是柳钧给他爸算账,两间工厂加一个研发中心,每个月的工资才多少钱,工业区有不少企业每月十五日甚至二十日才发工资,而不是约定俗成的十日,其实一个企业主死皮赖脸地拖五天十天工资,才是多少利息,却是很伤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那才叫因小失大。奖金与分红也是一样,这么一笔钱,拖到年底发,确实能周转出不少新的钱来,可是又何必呢?年中就发不知多激励人,就像腾飞开工之初的第一年春节,他们并不卡着员工的奖金拿到春节后发,员工却反而认准了腾飞,春节后回头率奇高。真正做一家企业,想日久天长地笼络一帮技术工人,最需要讲究的是人心。

柳石堂现在插手不上,只能郁闷地从儿子手中再拿走一笔钱。他现在股票做得风生水起,张嘴全是股票经,据说在朋友圈内号称股神,他觉得他这几年股票做下来,对这一行已经很有认识,这一年炒股如有神助,只要有钱拿来,那就翻滚着获利。

柳钧跟他算腾飞的账,说今年才半年的赚头有多好。柳石堂则是给儿子看他炒股所得,他才多少家底,这几年就已经将手头股本从原来的两百万炒到现在的账面六七百万,他认为自己比儿子能干,若是当年将腾飞的家当完全拿来炒股,那么按比例来算,现在他的账面资产肯定不止腾飞的资产规模。这种比较搞得柳钧挺垂头丧气,其实岂止是他老爸炒股,多少人空手套白狼,个个都比他辛辛苦苦开工厂搞研发赚的钱多,身边就有一个资产数额已经难以计数的钱宏明。而他却还是业内做得好的,做出很大成就的。想着就灰心。

不过,很快,两间工厂、一个研发中心的停车场就被新车挤得满满当当,溢出到大门外。这等场景,几乎成了工业区的一道风景,所有人经过,都会不由自主地猜测,到这家公司做事该多挣钱。老张告诉柳钧,腾飞有史以来第一遭,有人托关系想将有文凭的孩子送进腾飞工作。这个消息多少有点儿抚平柳钧的灰心。

钱宏明与柳钧两个大忙人终于难得有时间凑到一起,两家四口大人和两个小孩坐到一只包厢里吃一顿饭。包厢是崔冰冰订的,基准消费每人八百,钱宏明进门就说今天由他结账。崔冰冰才不推却,让钱宏明进门就摘下袖扣,摸出钢笔,摘下手表,让她欣赏,钱宏明全部笑嘻嘻地遵命。回头,钱宏明就跟柳钧道:“最近外销很多啊,我今天来前一查你公司的台账,总数惊人。”

“相当好,那是相当的好,国外同类产品想跟我拼价格,可是他们怎么拼得过我们,我们这儿我腾飞工资再高,跟他们还是差距悬殊。宋总跟我说,我的F-1一出来,连带着拉下生产线上其他配套设备的价格,真是太立竿见影。其实国内推广我们产品还有些小麻烦,有些拿着国家的钱,他们看的不是产品。我做外销轻松很多,现在正慢慢打名气,做系列,相信会做得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