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影看历史 阿甘正传 4.阿甘与奔跑的美国(第2/2页)

后来到了冷战时期,包括冷战结束后,还有很多国家跟着美国跑,但是美国跑着跑着突然就停下了,于是大家都停下来了,大家问美国,你怎么停下来了?电影里,阿甘说,我累了,不跑了,说完阿甘就自己回家了。从阿甘小时候戴着那个铁架子,到他说自己累了,不跑了,这整个过程,就是美国整个发展过程的象征,开始很弱,被人追着打,但是自己跑得快,所以挣脱了枷锁,解放了自己,获得了独立,接着在战场上又幸运,到了商场又幸运,到处都能攀上巅峰,上了《财富》杂志封面,投资了苹果等,然后丧失了方向,丧失了目标,开始到处乱跑,没想到还有一堆人傻乎乎地跟着自己乱跑,最后跟大家说,别跟着我跑了,我也不知道去哪儿,我要回家了。

最后的结尾也收得非常非常地符合右派价值观,阿甘亲手送走自己的母亲,又亲手送走自己的爱人,只留下一个孩子,他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这一代人一样,希望这个孩子能聪明而健康地成长,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这个孩子。这部电影从始至终的每一句台词都设计得非常细致,最后一场戏,阿甘和他的儿子坐在路边的邮箱下等校车,校车来了,他儿子上车了,阿甘叫住了儿子。

儿子回过头来,正常情况下,阿甘得跟儿子交代几句话,比如说“打不过,你就跑”,我以为阿甘肯定要说这句话,但是他没有,他想了一会儿,最后说的是“我爱你”,然后儿子也回应了一句“我爱你”。

这段戏特别有深意,我觉得不管是阿甘,还是如今的美国,他们想说给下一代的话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弱小过,经历过战争,打赢过,发过财,失落过,我们的爱人得了绝症(得了艾滋病的珍妮代表的就是典型的美国左派),我没有什么能教给下一代的,能留下的只有一句话,就是“我爱你”。

电影最后的画面,羽毛飞起。

以正常的电影艺术标准来看,《阿甘正传》没有《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小说》伟大,但是因为它的独特,在整个电影史上也堪称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如果不是很了解美国历史的人,把它当作一部喜剧或爱情电影来看,或是当成一部个人传记电影来看,都极为不伟大,因为个人传记式的独角戏电影,一定要演出主人公内心的层次,人性的两面都要表达出来,《阿甘正传》里没有这种东西。

但是从美国人和了解美国历史的人的立场来看,《阿甘正传》无疑是非常伟大的,电影把美国塑造成阿甘的形象,表现了美国的右派价值观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在左派眼中,美国没有这么好,美国很奸诈,美国到处欺侮人,到处骗人,但在美国的右派心中,美国是一个干净的、有信仰的地方,美国只是暂时迷失了,但下一代会把美国的精神传承下去,会把这个国家变好的。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在拍摄之前,导演筹备了十几年,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除了导演的努力和电影本身的各种独特之处外,也不得不说说男主角汤姆·汉克斯的功劳。

汤姆·汉克斯演得简直太好了,他大概就是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的。其实这部戏一开始没打算找汤姆·汉克斯来演,第一人选是约翰·特拉沃尔塔,但约翰·特拉沃尔塔可能是不想演阿甘这么一个傻子,而是选择了《低俗小说》,结果当年约翰·特拉沃尔塔和汤姆·汉克斯争夺奥斯卡影帝,反而输给了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傻子;曾经找了切维·切斯,也没演;又找了喜剧大师比尔·默瑞,比尔·默瑞演过《土拨鼠日》和《迷失东京》等,演技非常好,但他的样子太精了,不适合演傻子,反正最后这仨都没演成,汤姆·汉克斯接下了这部戏。

所以一部伟大电影的诞生,是每一个组成部分和无数细节共同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