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周边防线(第4/4页)

确实如此。此刻,所有目光焦点都转向南方,旨在一举击溃法国的伟大战役“红色计划”(Fall Rot),即将在六天后于索姆展开。其庞大的规模以及让人目眩神迷的可能性,轻易转移了人们对敦刻尔克的注意。曾经因为希特勒的休止令而气愤难平的古德里安和其他装甲师将领,此刻只想抽出他们的坦克让部队休息,准备投入一场新的大规模行动。三十一日,B集团军司令波克将军也从陆军总部收到一沓厚厚的文件,指示他重新部署兵力。在德国陆军总部,参谋长哈尔德将军一整天待在后方检查通信设备、补给线以及陆军C集团军的状态,他在为一场新的庞大攻势做准备。

至于敦刻尔克,德军很难摆脱战争已经结束的感觉。如今,十来个德国步兵师将几千名散乱的盟军逼退到海边。克鲁格的参谋长柏楠奇或许咆哮着“我们可不想看到这群人日后带着全新武装重新站到我们面前,”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德军指挥部比柏楠奇自己的第四军更全神贯注于即将展开的南向进攻。哈尔德将军也许会抱怨:“现在我们只能站在一旁,看着成千上万敌军从我们的眼皮底下熘回英国。”但是他自己并未紧盯敌军行动,他也忙着为新的大举进攻做准备。

每个人似乎觉得只要再加把劲就可以彻底解决敦刻尔克,但是没有人名正言顺地承担起这项责任。随着包围圈日益缩小,战场上有太多重叠的纵向指挥,太少的横向联系。最后,为了统一指挥权,屈希勒尔将军的第十八军受命全权负责。五月三十一日凌晨两点,各师级部队在他掌控之下,越过了绵延三十五英里长的整条周边防线。

没多久屈希勒尔就开始接到各方忠告。隔天晚上,陆军总司令部的米特将军(Mieth)来电,传达高层的几点“个人建议”。勃劳希契提议让部队从海上登陆,袭击英军后方,另外,不妨把陆军部队撤离运河防线,以便为德国空军打开局面而不危害我军安全。最后,希特勒本人也有想法:一般炮弹在沙滩上威力大减,因为沙子往往闷熄了爆炸力道,屈希勒尔可以考虑使用有定时信管的高射炮弹。正如世上许多一呼百应的大人物,元首偶尔也喜欢跑来瞎搅和。

此刻,这些锦囊妙计全被抛在一边。屈希勒尔有他自己的计划,在英军后方登陆这类的奇招即便真的可行也用不着。相反地,他单纯计划投入全副兵力,在六月一日沿着周边防线全面同步进攻。

首先,炮兵部队立即展开扰乱射击,并且持续一整夜,借此削弱敌军的抵抗。六月一日上午十一点,进攻部队将在克勒尔将军(Alfred Keller)第四航空队的全力支持下发动攻击。

所有力量都要留待主要攻击行动一举发挥。三十一日下午,第十八军颁布一道特殊指令,要求部队当天不得投入任何不必要的行动。相反地,他们的时间应该用于搬运火炮、搜集情报、进行侦察,为明天的“系统化攻击”做好一切准备。

计划无懈可击,不过如此不可变通,也说明了德军为什么没有多加运用无线电破译队拦截到的有关拉姆齐特派拖吊船的讯息。讯息明确指出英军当天晚上将弃守周边防线东端——导致门户洞开——然而德国战机纹丝不动,毫无作为。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五月三十一日晚间,陆军第十八军总部有任何人察觉自己错失良机。为了明天的联合进攻,所有准备工作顺利进行:炮兵部队将以英国大兵永难忘怀的速度发射炮弹,德国空军也将连手帮忙削弱敌军的抵抗。

这次行动特别强调德国空军的角色,而在攻击期间,德国空军基本上由陆军第十八军负责指挥。凯瑟林将军的第二航空队只被指示持续轰炸敦刻尔克,直到第十八军下令停止。

三十一日中午左右,屈希勒尔运用他的权力指示空军每隔十五分钟便对尼约波以西的沙丘地带进行特别攻击,因为英国炮兵部队在这块地区让第二五六步兵师伤透脑筋。凯瑟林答应从命,但是随后提出报告,表示地面浓雾阻碍了军机起飞。

气候恶劣是个熟悉的故事。天气导致三十日当天的行动几乎全数取消,也限制了三十一日的作业。所以当六月一日出现万里晴空时,确实是个大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