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变

  唐家幺子和傻庶女参加东湖诗会回家途中被劫道了。

  这两个完全不风云的人物的新闻只翻起了一点小浪花,却让唐家的暗流汹涌了不少。

  唐大老爷和花氏满是疑虑的慰问必不可少。

  至少唐靖宏往唐七这儿跑得更勤了,季氏则三天两头给唐七送衣服和零食。

  唐五对此事极为愧疚,看到现场的他自然对事情经过有过疑虑,可在看到弟弟妹妹无辜而惊吓(?)的表情后,心都软成一滩水,指天发誓要为他们讨回公道。

  李氏熬过寒冬,在渐暖的气候中好不容易缓过来的身子差点又被女儿被劫道的消息打击掉,好在唐七好好的回去了,她求神拜佛许久,便天天看着唐七,不让她再出门。

  唐七自然是无所谓,她最能宅了。

  每天还有唐靖宏带外面的消息来。

  两人很有默契的对唐靖宏为何会受到暗杀的事情绝口不提,唐七完全没想到要问,唐靖宏却更加确信唐七其实绝顶聪明……

  “七姐姐,三姐姐的亲事定下来了,你猜是哪家?”

  “如果你说的是我知道的,那就说。”

  唐靖宏想了想,沮丧道:“你应该不知道。”

  “七姐姐,你知道吗,三姐姐可能下半年就要出嫁了。”

  “什么叫就要?”唐七问,“多大点事,闹腾两年了,你嫌不够麻烦?”

  唐靖宏立刻阴下脸:“爱听不听。”

  “……”唐七低头看书。

  “你知道,为什么夫人急着嫁三姐姐吗?”

  唐七没搭理。

  唐靖宏深吸一口气,还是说道:“据说,皇上生了重病,世道要乱了。”

  “两者有关系吗?”唐七终于好奇了。

  “太子常年生病,从未路面,大皇子呼声很高,又有才干,皇后稳坐后宫,贤良淑德,贵妃权倾后宫,方家势壮,朝中人人忙着站队,今天求见太子,明天求镇压大皇子,真是……呵呵……”

  曾经扎堆在视频中亲见联盟议会秘书长上一秒神采飞扬战前动员,下一秒被辐射炮打成浮云,而视频前成千上万战士丝毫不乱,默默披上战甲的唐七,永远不会理解这种一个人生病就天下大乱到底什么状况。

  当初她就没看懂那句话。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但她好歹明白了一件事,天子之病,也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靖宏还在低声说着:“前阵子连告老许久的老太医都被召进宫中,我估摸着,皇上是撑不久了,你说要是天子一驾崩,三姐肯定还得等大丧过去,而大皇子和太子两党相争,肯定要许久,三姐可真是,生不逢时啊,也不知道我们家是哪一派的。”

  “你跟我说有什么用?”唐七烦不胜烦。

  唐靖宏笑得很欠抽:“我就想跟你说。”下一句他没说出来,他总觉得告诉唐七不会是坏事。

  唐七哼了一声。

  唐靖宏看差不多了,便不再多说,也自己看起书来。

  唐七忽然问:“唐家的站队对未来有影响吗?”

  “当然,成王败寇,这种时候,中立都危险,必然要站队,万一站错了,轻则流放,重则满门抄斩,你以为是好玩的?”

  “会离开这吗?”

  “死的话埋到外面去,流放的话……会有流放在家里的吗?”

  唐七苦恼了:“这下麻烦了。”

  “怎么了?”

  “唐家站在太子这边。”唐七忽然道,“你说说,我们会离开吗?”

  唐靖宏暗喜,果然挖到了情报,表面茫然:“真的吗?这我就不知道了。”

  唐七沉默了。

  她忽然发现,似乎在原地等任务物品出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唐靖宏一番挖消息似乎是一个信号,似乎就在第二天,一切都开始了。

  唐五很失落的过来说,楼远征随父出征了。

  过两天又带着两箱书过来说,朱麒玉跟着翼王爷去了西南封地,短时间是不会回来了。

  又是半个月,方翰奇跟着他的父亲回到北方驻地。

  紧接着,连太子师岑阁老都告老,携着一大家子人还乡了。

  岑三翻墙进来告辞,走前给唐七留了一食盒的五花肉,把唐五弄得哭笑不得。

  其他不想卷入漩涡的人也能走的走能逃的逃,留下站了队的朝中大臣们开始了政治生涯最重要的一次博弈。

  这些,深闺姑娘家是很难感觉到的。

  就算到了唐大老爷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连续几日不归的程度,唐三小姐的婚事还在**的进行着,很快就到了她出嫁的那一天。

  夏天刚过,夜晚的秋天凉爽而舒适,唐三在众姐妹的围观中,流着眼泪披上了嫁衣。

  去年,张致和就成亲了,现在已经有了个一岁的儿子。

  唐三要嫁的,是工部一个年轻官员,并非世家之子,但至少踏实肯干,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异性的结合在任何文明中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虽然在唐七看来地球的礼仪还是有些过于繁琐,但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会儿后,还是不得不说,人类的穷折腾精神果然已经超越宇宙大部分文明。

  三天后唐三回来省亲,她气色不错,短暂的见面时,还给了唐七一个精致的簪子,想到当初和唐七一起在祠堂度过的时光,不禁红了眼,连说了好多遍好妹妹,搞得唐七一头雾水。

  然后又一个月,皇帝病情忽然加重,救治无效下,驾崩。

  形势急转,大皇子先声夺人,控制了皇宫,在所有大臣面前宣读了遗旨,称先帝认为太子身体不好,难以承担重任,顾反复思虑之下,决定传位给大皇子。

  又说皇上驾崩,身为太子竟然不出现,大大的不孝,应被世人唾骂,绝无继位资格。

  不管真正发生了什么,也不管遗旨真假,总之现在大皇子占绝对优势已经毋庸置疑,虽然御阶前还是撞死了两三个忠臣,可事实已成,翻盘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