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国,到底应该怎样爱?(第2/2页)

我们小镇有两个图书馆,免费向所有人开放,三家书店,藏在小街道的角落,常常举行听书会、朗读会,著名的作家也会光顾小镇,向读者朗读他们的新书。比起漂亮的老年公寓,市政府显得过于简单和低调,市长经常在街上捡垃圾,见人都要主动打招呼。

镇上最好的地方,给了老年公寓,天气好的时候,年老孤寡的老人们出来晒太阳。

镇上有十二个诊所,有妇科医生、家庭医生、牙医、儿医、兽医、骨科大夫。除了特殊的病情之外,不用出小镇,全能解决。需要住院的时候,医生会写转院的建议书,你才需要走出小镇去。

镇上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三所幼儿园,一所大众夜校。夜校经常举办包括烹饪、手工、美术、瑜伽、插画、电脑软件、西班牙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的培训班,还有心理学、催眠术、占星术、指甲护理等等你想得到的各种培训。

所以,德国人在这些强大的福利基础之下,很少去关心政府和国家的变更,他们更不去高喊爱国,也不会在出现对德国人不利的因素,或者在国家政治纠纷,国家间斗争的时候,走上街头,砸车砸店,高喊“德意志万岁”。在德国人眼里,政府就是一个服务机构,而国家就是“德意志”这三个字,只有到了政府动了他们的税收、养老金、保险金等等切身利益的时候,德国人才会急了,他们才会在各个工会的引导下,上街游行。

换句话说,只有别人动了他们奶酪的时候,德国人才会走上街头,去斗争。

当然,在柏林街头,也会有青年纳粹分子,冲动而无知,他们大多是无事生非、无所事事的青年人,他们会因为外国人抢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或者种族间的矛盾去闹事扰民,但这绝不会是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或者一整座城市的行为和民众集体行为。这些年轻的激进分子很快就遭到了大部分德国百姓的唾弃和反感,政府也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警备。

也许你觉得,我说了半天,是为德国人唱赞歌。

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我说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一个民族要学会理智,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就像德国人,在经历了二战失败的痛楚之后,德国人经过反思和痛定思痛,明白了如何把自己做好、把国家做好、把社会做好,完成了这个成熟的蜕变。如今的德国人,可以说是民富国强,他们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证实国家的实力,也不用渲染自己的激情,他们清楚地记得自己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所以也不想再伤害任何人,同时也不愿意被别人伤害。所以本来就理智的德国人,更加理智和内敛,他们淡化国家情绪,强调全民的权利,因此,在这里你不会看到任何过激的事端,也不会全民总动员,去群情激愤地对抗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即便“9·11”事件,德国的民众也只是走到街头的悼念地点,送上他们的鲜花,表示对死者的追悼,然后加紧海关和警备,防患于未然地监督恐怖分子的出现。政府表示,决不能让德国的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理性的,顾全大局的,细腻的,不显山露水的。

他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就是为日耳曼人做宣传。

因此,全世界都信赖“德国制造”这几个字,全世界都愿意跟德国人做生意,打交道,因为德国人守信用,重质量,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这就是爱国的最好体现,一个民族最好的自尊与顽强的体现。

作者博客:http://blog.ifeng.com/6218095.html

(陈平,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正式咨询机构咨询专家,民间艺术国际组IOV中国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