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各位次级自我(第2/3页)

这个部落的人不仅共同分享食物,而且相互传授宝贵的生活技能,例如捕鱼、烧饭、修建房屋。东西太大一个人搬不动的时候,大家就齐心协力一起搬。有坏人来袭时,人多力量大,也会更安全。

对朋友和同盟的需求,并没有因为我们的祖先搬出丛林住进大城市而终止。现代城市的居民仍然在为建立和保持友谊投入大量精力。例如,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脸谱网(Facebook)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0亿,他们用大量时间分享报纸上的好文章、新出的好歌,或是了解朋友家的孩子取得的好成绩,还要发表适当的评论(“你一定很骄傲吧,詹妮!”)。我的研究生每年在手机上的开销超过1 000美元,虽然他们的年收入只有15 000美元。即使在今天,当我们准备搬家时,当我们的汽车抛锚需要搭车时,或当我们需要育儿建议时,我们都需要朋友。

社交型次级自我可以被任何关于友谊的线索所触发(例如,你从前的大学室友给你寄了张贺年卡,或是同事请你吃了午饭)。这位次级自我在友谊受到威胁时也会被激活。如果你感觉孤独、没人爱或遭到他人利用时,社交型次级自我就会跳出来掌舵。当内在的团队合作者进入备战状态时,人们会花更多钱去购买能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的商品,而不是用于独自消费的商品。这位自我也会促使我们去做自己可能不喜欢但是朋友喜欢的事情,例如陪朋友看一场很烂的电影。总之,社交型次级自我希望被他人认可、喜欢,被他人当作朋友。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积极进取者

除了努力与同伴相处,我们的祖先还需要应对另一个挑战,即在群体中获得并保持自己的地位。获得他人的尊敬总是能带来各种益处,但这样的机制并不是从人类才开始的。例如,狒狒首领总能享用到第一口食物并占据水坑边最好的位置,雄猩猩首领能够跟最好的雌猩猩交配。斯坦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对一个狒狒族群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他发现,族群中地位高的动物比地位低的动物的生理应激反应更少。

社会地位高的好处在现代社会仍旧适用——老板有大办公室,他的雷克萨斯汽车有专用的停车位,可以坐飞机的头等舱,可以去最好的餐厅用餐。因此,很多人都殚精竭虑向别人显示自己的地位,包括花大价钱买古奇鞋、阿玛尼西装、劳力士手表、宝马汽车,以及在高档酒店吃500美元一顿的大餐。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所称的“奢侈病”已影响到各阶层的购买行为,包括300美元的鞋、10 000美元的户外烧烤架、20 000美元的冰箱、200万美元的豪宅,还有私人飞机和超大型游艇等。在中产阶级聚居的市郊,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处于确立自己社会地位的关键阶段,他们常常要求父母多花一倍的钱给他们买衣服和背包,生怕在同学面前丢脸。

其他动物主要靠力量夺取并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意味着需要对其他群体成员主动实施攻击行为并获得成功。这对人类来说亦是如此,就像强盗头子或是军队指挥官。但人类心理学家乔·亨里奇和弗拉西斯科·吉尔–怀特发现,人类还可以通过声望获得地位,并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能够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且有能力通过使用这些信息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那么他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地位。想想比尔·盖茨、史蒂芬·霍金或是特蕾莎修女,他们论打架可能会输给草坪修剪工,但其威望却足以影响整个世界。

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关注的是一个人在等级结构中的位置——谁在我们之上,谁又在我们之下。当内在的积极进取者掌舵时,我们就会特别重视与成功人士的交往,并把他人对自己的不尊重行为看得格外严重。当我们在一项研究中激活这位次级自我时发现,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冒犯就能让人大发雷霆。例如,有人不小心把水洒到你身上,但他没有道歉,那么你的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如果你是男性)便会很快启动一场殴斗,或(如果你是女性)出于报复把对方排斥在你的社会圈子之外。总之,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希望被尊重,并且需要理由去尊重他人。

择偶型次级自我:活跃的单身汉

交到朋友、躲过歹徒的烧杀抢掠、逃过致命细菌和病毒的威胁,这些事情都很重要。但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没能找到愿意将他或她的基因传到下一代的人,那么之前的那些好处便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寻找配偶不容易,每代人中都有一部分失败者。但是,我们确切地知道,咱们的祖先把这一步走对了。

当然,确定某人将来是个好伴侣还不够,你还需要引起那个人对你的兴趣。如果对方很招人喜欢,那么你周围的其他同性成员也可能是潜在的追求者,因此你需要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于是,我们花很多钱买衣服、做美容、健身,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出入当地的单身酒吧、教堂、公园、自助洗衣店、音乐会和其他公众聚会场所,希望能遇到那个真命天子(尽管有时仅仅是个过客)。

杰弗里·米勒在其著作《求偶心理》(The Mating Mind)中指出,很多看似无意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显示自己会是个好配偶,这类行为包括演奏音乐、写诗,甚至是在当地慈善机构做义工。

择偶型次级自我会被真实的或想象的潜在配偶激活。当我们看到充满诱惑力的广告、听到浪漫的故事,甚至是触摸到性感的内衣时,我们内在那位活跃的单身汉就会迅速跳出来掌舵。这位次级自我关注的焦点包括:有关某人是不是合适伴侣的信息、自己对于潜在配偶是否有吸引力,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魅力指数等。在之前提到的广告研究中,这个次级自我会促使人们标新立异并获得他人的关注。例如,激活这个次级自我后,男性对品牌的选择会跟大多数人的选择相反——如果他们得知其他人都选了宝马汽车,他们就会选择奔驰汽车;如果大家都选奔驰汽车,他们就选宝马汽车。

择偶型次级自我的男性版本和女性版本会略有不同,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择偶型次级自我的行为模式都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潜在恋爱对象眼中的魅力。

留住配偶型次级自我:好配偶

对于95%的哺乳动物来说,交配游戏都是一个短期事件:雌性动物选择最强悍或最有吸引力的雄性动物,排队等待接纳对方的基因,而且不会因为其他雌性也在排队而烦恼。但对于人类、长臂猿和其他一些长毛热血物种,其雌性和雄性会共同努力抚育后代。这种父母双方共同养育孩子的现象虽然在哺乳动物中比较少见,但在鸟类中,这种现象却颇为常见。新生的雏鸟往往非常弱小,如果没有父母双方的照料,它们就无法成活。还有那些可爱的企鹅,如果雄性企鹅不分担孵蛋的责任,那些蛋必定会被冻僵。跟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幼仔不同,人类的婴儿更像幼鸟——他们在出生时无法独立生存,需要父母细心地照顾直至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