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第七章 张仪庞涓斗法,玉蝉儿助四子悟道(第6/12页)

玉蝉儿嗔道:“原来先生收留蝉儿,是来帮您琢磨玉器的。”

“非也。”鬼谷子摇头道,“你看这条小溪,它从大山腹地流出,一路上披荆斩棘,逢山开山,遇石劈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它,也没有什么使它流连忘返。它有困境,但它在困境中学到的是智慧。它有迷恋,但它永远不会迷失自己。你看,它从不蛮冲蛮干,从不停滞不前,而是日复一日地向前流去,流啊,流啊,直到流出高山,流入大海。”

玉蝉儿望着小溪,心中一片空明:“蝉儿懂了,这条小溪所走的,其实就是修道之路!”

“是的,蝉儿,只有在到达大海的那一天,它才会猛然发现,它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转眼又是两个月,时令已入仲夏,天气热起来。苏秦四人依旧是天天借书、选书、还书。

这日晨起,又是选书时间。藏书洞虽说仍归玉蝉儿兼管,但已成为名义上的,因为在借书还书时间上,她已很少监看,全凭四人的自觉。

孙宾将昨日所看之书放回书架,又在书架上翻找一阵,拿起一本,转身走出。庞涓见孙宾走远,赶忙过来,拿起孙宾所还之书,细细看过,然后揣上自己选中的,走出门去。

看到这一幕,张仪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当下有了主意,在书架上左翻右找,终于在一个尘封的角落里抖出一卷竹简,抖去尘土,粗粗一翻,喜道:“嗯,就是它了!”

张仪拿了这册竹简,径直走到孙宾常爱读书的断崖下面。孙宾正在埋头攻读,张仪走到跟前,竟是没有听到脚步声。

张仪朗声道:“孙兄好兴致也!”

孙宾抬头一看,赶忙起身揖礼:“在下见过张兄!”

张仪还过礼,在孙宾身边蹲下。

孙宾找话说道:“张兄必是读得累了,出来走走?”

张仪笑道:“在下生就读书的贱命,读上十日十夜也不会累。在下此来,是专程寻孙兄您的。”

孙宾惊道:“寻我?”

“在下在一个旮旯里找到一册好书,粗翻一下,是写先圣的,感觉特好。在下知道孙兄最是崇拜先圣,特来荐与你看。”张仪说着,拿出一册竹简,递与孙宾。

孙宾一看,竟是《老子邻氏传》,喜道:“此书甚好,在下谢过张兄了!”

张仪笑道:“不过,在下尚有一请,也望孙兄答应。”

“只要孙宾做得到,张兄但说无妨。”

“庞涓那厮屡与在下过不去,孙兄阅读此书时,万不可使庞涓知晓。这样的好书,他不配看!”

孙宾沉思有顷:“这——在下如何方能瞒过他呢?”

张仪想了一下:“孙兄可择僻静处,细细阅读。晚饭之前,在下自来寻孙兄取书,你看如何?”

“这倒不难,日落之前,你可到东山雄鸡岭半腰上的那棵巨松下寻我。”

“就这么定了!”

庞涓正在树下阅读,突然听到说话声。庞涓一看,是张仪与苏秦打前面走过。

张仪边走边问:“苏兄,你见到孙宾了吗?”

苏秦应道:“方才在下见他拿了两册书,往东山去了。怎么,你要找他?”

“是的,在下有点小事儿,这想寻他。你啥时候见到他的?”

“就是刚才。他提着两册书,好像很重,但走得甚快,在下本想打个招呼,刚要说话,他竟没影儿了。”

“倒是奇了,他平时都是在那块断崖下面读书的,今儿怎就换地方呢?”

两人说着话,渐渐远去。

庞涓猛然打一激灵,自语道:“晨时明明见他只拿一册书,怎么会是两册呢?再说,他为何要换地方?难道是在防我?莫不是他得到宝书,不肯示人?不行,得去弄个明白!”

庞涓放下手中竹简,朝东山赶去。

果然!在雄鸡岭半山腰的一棵巨松下面,孙宾捧着一册竹简,读得聚精会神。另外一册被他放在地上。庞涓移近几步,本想看个究竟,可又担心走得太近让他发现。

庞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嗯,我且大大方方地走过去,看他藏也不藏。如果藏了,定是有鬼。如果不藏,就是我多心了!”

庞涓想定,退后数十步,打着口哨重又沿山道走上来,一副游山玩水的样子。

远远听到庞涓的口哨声,孙宾猛吃一惊。想到张仪的嘱托,孙宾忙将《老子邻氏传》收拾起来,藏于树丛里,拿起地上的竹简,装模作样地阅读。

庞涓走到树下,装作吃惊的样子:“孙兄,你怎么会在这儿?”

孙宾支吾道:“哦,我——是啊,一个地方读得倦了,就想换个地方。这儿僻静,看书倒是不错。看贤弟的样儿,今儿有闲心哩。”

“读得倦了,想到山上走走,不想竟是遇到孙兄。看孙兄着迷的样子,定是读到什么宝书了?”

孙宾将书递与庞涓:“是《六韬》,师弟早就读过的。”

庞涓接过来一看,果是《六韬》,心下暗道:“明明是两册书,突然就成一册了。孙宾呐孙宾,我还以为你实诚呢,原来是真人不露相!好好好,算庞某看走眼了!”

庞涓将书还与孙宾,哈哈笑道:“孙兄慢读,在下不打扰了!”

“贤弟慢走!”

庞涓哼着曲儿,朝山上走去。

一边的树丛里,张仪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嘿嘿一笑,急步下山,走到溪边,对苏秦笑道:“苏兄,庞涓那厮果然去了!”

苏秦大惑不解:“我说贤弟,你让在下说这说那,又在此一惊一乍,究竟在搞什么鬼?”

张仪在他耳边细语一阵,苏秦皱眉道:“如此说来,庞涓真是有心之人!”

“岂止有心?还是黑心!”张仪恨道,“苏兄,在下方才想了一个整治他的方子,苏兄只要点头,在下保证让姓庞那厮记次教训。”

“贤弟要想整他,就去整他好了,为何定要在下点头?”

“因为这事儿得苏兄出马。”

苏秦惊道:“我出马?”

“是的。”张仪改作嬉笑,“在下跟那厮是冤家,无论说出什么,他必是不信。苏兄就不同了,只要从你口中说出,这厮必听。”

苏秦连连摇头:“不行,不行!你要害人,却拿在下当枪使,天下竟有这等事儿?”

“苏兄误会在下了。”张仪眼珠儿一转,一本正经道,“在下不是害他,是帮他!再说,这也是在帮孙兄。”

“帮他?帮孙兄?”

“苏兄想想看,在这鬼谷里,如果庞涓要防一人,会是谁呢?”

苏秦笑道:“当然是你张仪。你们二人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呢。”

“错了!”张仪道,“苏兄,看人不能只看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