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第2/6页)

小灵魂

草叶上的蜻蜓,像枚盛夏的胸针——用如此轻盈的金属,精湛得,像天使才能打造的首饰。它们漫天飞舞,不像现实主义的昆虫,更像幻境中的精灵,镀满梦想、诗意与唯美的虚幻之光。没有什么不是优雅的,甚至空中交尾,有若飞舞中的性爱芭蕾;蜻蜓点水,即使作为产妇的时候,它们也丝毫没有破坏自己的芭蕾体形。躯干纤细,翅膀却是挥霍铺张的,在重与轻之间,凝练与夸张之间,一只蜻蜓拥有绝对的完美。所以动画片里的小仙女,常以蜻蜓为蓝本,因为它非人间的气息……极轻,相当于具体而微细的小灵魂的体重。

近看,我觉得蜻蜓是几乎没有肉体的生物——用纤细的金属丝、极薄至通透的塑料薄膜组装,充满后工业时代的现代感、几何般简捷的设计美学。只剩经过烘干处理的枯燥的金属涂层,蜻蜓被压尽所有水分,干而暖,偶尔错觉它像夏天的钨丝一样发烫。同样是钨丝般的细腿,无序挣扎,碰得我的指端痒痒的。鞭节状的腹腔,细得随时断掉,中间有道狭窄而齐整的裂缝,随着呼吸,缝隙在极细的尺度里产生微弱的变化,像刀刃深切进去又抽拔出来的感觉。蜻蜓,顶着节庆日里大头娃娃那样的颅具,一副本意美化却是效果丑化的儿童样貌——两腮鼓胀,下巴方硬,眼睛大得几乎吓人。发达有力的口器,让蜻蜓的确拥有强悍无比的大下巴,我喂草叶的时候,它的嘴角很快涌出咀嚼后的绿色泡沫。它的复眼,是由赛璐珞制成的两个大泡泡,在凸透镜的效果里,我从中看到无数密集的黑点,令人晕眩……蜻蜓,来自古老的生物,亿万斯年它从未改变样貌,从未改变它有如上帝般密若繁星的万能的复眼,仿佛能够收拢每缕闪耀的光线,每张沦陷到黑暗里的面孔。

蜻蜓一直是我最钟爱的昆虫形象,我由此遭到女友刻薄的讽刺:“我没看出蜻蜓和蚊子有什么本质区别,好比,同样是肌肉男的拳击手,只是重量级别不同罢了。”我反驳:“蜻蜓与蚊子,就像神仙与鬼怪都是非人之物,蜻蜓是消灭蚊子的,所以它是更大的神。”

正是因为做过这样的比喻和辩护,所以我记住了那个平凡的画面,记住了那只死去的蜻蜓。蚂蚁集中包围它的头部,数量很多,几近完全覆盖,使这只蜻蜓看起来有些恐怖,像满头蛇发的美杜莎。死蜻蜓看起来毫无肉质可言的精瘦躯干上也爬了一些蚂蚁,不如头颅上面多,保持着透明琥珀色的拱形翅膀却完美无损,上面没有任何入侵者。这头栽倒蚁窝旁边的蜻蜓,就像一架失事的飞机,正遭到残忍的围掠。经过蚁噬的密集痛楚,这小小的圣像般的十字架倒塌了……而那些蚂蚁最初来临的时候,很像朝圣者。

草叶上的蜻蜓,像枚盛夏的胸针——用如此轻盈的金属,精湛得,像天使才能打造的首饰。它们漫天飞舞,不像现实主义的昆虫,更像幻境中的精灵,镀满梦想、诗意与唯美的虚幻之光。

从罐子里倒蜜

春日盛宴。花瓣的餐桌,已铺好带卷边的桌布。

邀请的客人来了。蜜蜂先是停在半空,翅膀像小团正在蒸发的雾,然后它落下来。摄影机的慢动作下,蜜蜂很快离开一片尚在颤动的花瓣,这位小访客在弹簧椅上只短暂地坐了一下。因为它太忙啦,还有很多约请,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蜜蜂体重大约40毫克,但它们每次可以携带重量相当于自身一半的花蜜返巢,像昆虫里的候鸟,每天的路线都在包裹花粉的蕊柱与六角形的巢孔之间往返。尽管劳动量很大,但蜜蜂一点不像蜻蜓那么羸弱,它把微微发福的身体勉强塞进横条纹连体衣里。阳光下,蜜蜂的身体有种珐琅质和钢琴漆的效果,并且结实,看起来像个橄榄球运动员。

事实上,蜜蜂格外脆弱。我们知道,蜜蜂的愤怒和它的勤劳一样有名,并且令人恐惧。当它刺入尾针,后果比自行截肢严重得多,内脏由此被带出体外,失去螯针的蜜蜂将很快死去。情绪易于失控,不惜以惨死来表达,有人说蜜蜂的表现几近烈妇。

巧合的是,大多数蜂群中平均90%都是女性。并且,蜂群的统治者也是女性,它曾经杀死所有竞争者甚至包括自己的母亲才得以成为君主。谁说女人不适合当总统?蜂后的管理井然有序,科学化、社会化的程度都相当高。蜂后就是绝对的宗教,蜜蜂集体膜拜它们本性凶残的女王,鞠躬尽瘁,牺牲是它们的终身原则。微小的打扰有时会被误解而招致复仇,而蜜蜂的女性尊严是不容挑衅的。

我曾在公路上见到麇集的大量蜂群,是蜂农用卡车来转运蜂箱以抵达蜜源地。但一个冒失鬼为好奇心付出了代价。被蜂群追杀的瞬间,他奔跑,事后他形容那是他唯一的飞起来的体验。然而于事无补,他肿胀得异常恐怖的胎儿脸,薄得透亮,像个吹弹即破的脓疱。放蜂人逐花而居,光阴芬芳——我曾幻想这是最具诗意的职业,我的小情小调也因此遭受重创,原来,放蜂人时刻与几百万个坏脾气的动不动以死相拼的佩剑武士为伴。诗人会把爱情的伤害比作蜜蜂的蜇痛,证明他们不够实事求是,蜜蜂比爱情暴烈多了。

我小时候可以看见像钟乳石一样悬垂的蜂巢。六角形蜂巢,小小的巢洞像夕阳映照下的教堂玻璃,有着通透而神性的色泽。那里的确贮藏着神话一样的食物:蜂蜜。平均一只蜜蜂终生只能酿造一勺半左右的蜜浆。没有哪个小孩子能拒绝糖的诱惑,我曾经模仿蜜蜂用稻草的空管吸吮蜜茶花蕊上像蜜样的东西,味道清淡,甚至是寡淡。不知蜜蜂用了什么配方,让花蜜变得那么好喝。当工蜂把盛蜜的格子用蜜蜡封好,就像给罐头扣上盖子——这时,养蜂人就知道可以采集了。美味的蜂蜜,让人们充满感恩……我喜欢那些完美的弧线:从蜜蜂劳作时的悬舞,到嗜甜的熊胸前耀眼的弦月标记,再到猎人的孩子因尝到蜂蜜而上翘的嘴角。

蜜蜂总是让我浮想联翩。流星飞过,我猜想那是一只离巢还是归巢的工蜂;或者,夜空本身就是一朵巨大的花,低垂金色的葵盘;有时我又觉得星空像嗡嗡作响的迷路蜂群,它们慌张振翅,却被我们称为天籁。

蜂蜜与宗教有着渊源的关系,它曾被视作来自天堂之物。蜂蜜以甜和养分喂养人类,同时密集蜂刺也能带来致命的恐惧,如同宗教对众生的仁慈哺育与可怕威胁。我在欧洲旅行时,看到一座离教堂不远的丛林里有许多蜂箱。乌云翻滚,酝酿雷电,我依然看到许多只徘徊的蜜蜂。工蜂寿命很短,六周的一生里,它们殚精竭虑地寻找蜜源,多是疲劳至死。此时的舞蹈,是否将成为它们的遗言?还是说,蜜蜂必须在迷途中听从教堂的钟声才能最终返回家园,它们所经历的享乐和挫折才能结晶,才能被酿造和储藏?谁掌控着那引而不发的力量——上帝,是一个隐喻中最伟大的放蜂人吗?六月的倾城之雨,整个世界接受着盛大的洗礼……我不知道那几只蜜蜂的最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