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日常(第6/10页)

16 杏仁豆腐

17 奶油焗菜

18 水果番茄

19 生莼菜

20 竹叶鳗鱼卷

21 荔枝配酸奶酱

这一轮是清爽甜品与油腻食物的交替进攻。尤其是荔枝端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一起送上的东西,全都惊呆了,那是刚才厨师说的对虾。对虾配酸奶酱!又一个邪门搭配。吃到对虾瞬间幸福洋溢的阿福,随即被酸奶酱的甜味打击得几乎要哭出来。

“福井先生和新野先生,您二位为什么不吃芦笋呀?”H编辑指着两人面前的“绿色棒子”问。

两人同时哭丧着脸。

“哎呀,我就是觉得没机会吃它。”流浪汉新野郁闷地说,“本来这个生鱼片和芦笋的组合就很怪异。”

我一听就笑了,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我是想吃,但是一看这个分量就泄气了。”阿福用指尖拨弄着芦笋,“要是软软的东西倒还好,可是这个从外到里都很实在。”

他的芦笋旁边还有吃剩的玳瑁白薯,他连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这家店的罪恶之处在于菜肴很美味,所以即使硬撑也要继续吃。其实大家都想轻松愉快地进餐,并不想紧皱眉头,边考虑战术边吃饭。

我们渐渐不再交谈,而隔壁房间却传来客人的欢声笑语。

“旁边好热闹啊。”阿福说。

“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能那么高兴呢?”流浪汉新野双手抱胸,陷入沉思。

22 香煎牛舌鱼

23 油炸带鱼

香煎牛舌鱼比较薄,相对容易解决。我喝了一小口啤酒,很快就把鱼块吃得一干二净。然而,下一道菜就让我有点儿倒胃口了。油炸带鱼,而且又大又厚实。香煎紧接着就是油炸,连续上两道类似的菜到底是要怎样啊!

“肯定是带鱼进货太多了。没错,肯定是这样。”流浪汉新野厌恶地说,“最早不是上过带鱼寿司嘛,这个肯定是做上个菜剩下的。”

他的话颇有道理,大家一起点头。

24 炭烤牛肉

25 腌黄瓜

26 清汤

那块牛肉有巨人马场的草鞋那么大,店家建议切成三等份食用。我好歹算是前辈,于是就利用这个身份先拿走了脂肪较少的部分。要是再吃进一堆动物脂肪的话,那我这一年多一直在减肥都是为了什么啊!

流浪汉新野吃的是脂肪较多的一块,他由衷地感慨道:“真香啊。要是肚子饿的时候来这么一块就美死了。”

邪门搭配的法则在这里也被运用,搭配牛排的不知为何居然是黄瓜。我趁吃牛排的空档,一点点把黄瓜干掉了。

“福井先生,黄瓜还是快点儿吃掉比较好……”H编辑建议,“要不然,就有两根绿色棒子了。”

“说的也是。”

阿福来回看着巨型芦笋和巨型黄瓜,终于下定决心伸手拿起黄瓜。他一边喀嚓喀嚓大嚼黄瓜,一边盯着芦笋,嘴里还喃喃自语:“这么大的芦笋,怎么长的啊!”

说着说着,上菜终于接近尾声。店员过来问我们是否还能吃下炸虾,如果吃不了的话,可以给我们打包带走。

都到这一步了,索性豁出去了,于是我宣布“我要吃”。流浪汉新野也说要吃。阿福可怜兮兮地微微举手:“那我也吃吧……”

27 炸虾

28 饭团

29 蜜瓜

30 煎茶

又上来一份巨型炸虾,虾头和虾尾都伸出了盘子,让人不禁好奇这虾到底是怎么养大的。阿福一口咬下去,叹息道:“从头到尾都是满满的虾肉啊……”

我浇上特制酱汁,一鼓作气把虾吃完。好吃!但是胃里好难受,连维持坐姿都很辛苦。我虽不是流浪汉新野,但我也想在饿肚子的时候吃大餐。而新野此时正趁着吃炸虾的势头,把绿色棒子一样的芦笋也一股脑塞进了嘴里。

好了,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就在这时候,巨型饭团出现了。好大,大到没有天理。店家到底想干什么啊!就像老板娘所说,饭团真的有人脸那么大。大家傻傻地愣在当场,完全没有吃掉的打算。

“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手工制作的吧。”

“难道是像做镜饼那样做的?”

大家都化身为解说员,吃着蜜瓜,喝着煎茶,一个劲地盯着巨型饭团猛看。

“我也不知道今天是幸运,还是不幸了。”福井晴敏君深有感触地嘟囔着。他喝着煎茶,而那根“绿色棒子”和玳瑁白薯还残留在他面前。

以理科下酒(《银座百点》 二〇〇〇年十一月号)

在酒桌上挑选合适的话题是一件挺难的事。谈工作多半会让席间气氛变得沉重,如果聊业余爱好,又很难找到大家全都感兴趣的话题。职棒的话题也是大忌,因为不知道对方支持哪个球队,就算知道,万一那个球队是自己讨厌的队伍,就没有继续谈论的兴致了。

聊天气倒很安全——“今天真热啊”、“是啊是啊”——可很多情况下,说完这两句就没下文了,无法期待话题继续扩展。有时,会转而聊起食物或流行时尚,但如果大家都没有特别有趣的桥段,也很难炒热气氛。这些最多只能当做谈话的引言吧。

最近,我常聊起的是有关理科的话题。理科生出身的我在这方面是强项,但是以前却从未在酒桌上提到过这些。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惧怕数学和理科的人远比喜欢这些的人要多,席间搬出这方面的话题很可能会惹人厌烦。

最近我才发现,事实并不尽然。

比如,前几天我和某出版社的人一起吃饭,对方的负责人提起夏天忘记把啤酒放进冰箱,想喝时百爪挠心的事情。他说这种时候,只能把冰块放入杯中再倒入啤酒,趁冰块没有完全融化时赶紧喝光。

“其实还有个好办法。”我说,“可以把罐装啤酒直接埋入冷冻柜的冰中,转动几十秒,很快就会冰透。我试过好几次,很好用。如果需要更快冰透,可以在冰里加些盐。”

在座之人都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看来他们都单纯地认为啤酒接触到冰冷的东西自然就会变冷。

负责人又说:

“这么说起来,大家小时候都做过冰棍吧,那时也是在冰里加盐。之前我都不知道盐具有吸热的特性。”

听到这话,我有些吃惊。

“盐没有这种特性。即使不用盐,其他能很快溶于水的物质都可以,砂糖也行。”

这回换负责人惊讶了。

“啊?砂糖也行吗?”

“行,只要能让凝固点降低就可以。”

“凝固点降低?”

“如果有东西溶于液体中,则需要比凝固点更低的温度才能让液体凝结成固体。具体来说,本来水在零度时就可结冰,但要是盐水或糖水的话,温度必须更低才会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