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光亮(第4/4页)

尽管如此,他在《尚贤》篇里还是勉励自己和弟子们:有力量就要尽量帮助别人,有钱财就要尽量援助别人,有道义就要尽量教诲别人。

那么,千说万说,墨子四处传播的道义中,有哪一些特别重要、感动过千年民间社会,并感动了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呢?

我想,就是那简单的八个字吧——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兼爱”、“非攻”我已经在上文作过解释,“尚贤”、“尚同”还没有,但这四个中国字在字面上已经表明了它们的基本含义:崇尚贤者,一同天下。所谓一同天下,也就是以真正的公平来构筑一个不讲等级的和谐世界。

我希望,人们在概括中华文明的传统精华时,不要遗落了这八个字。

那个黑衣壮士背着这八个字的精神粮食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他累了,粮食口袋搁在地上也已经很久很久。我们来背吧,请帮帮忙,托一把,扛到我的肩上。

点评一:

墨子,“黑色”的中国人,主张兼爱、大同、和平。本文欲重新发掘中华文化固有的真精神。每个人似乎都念过这个名字,却记不得他的思想。好的东西,大家为何常常遗忘?因为谁都懒得去做,谁都做不来。在色与德之间,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这是一曲伟大精神的哀歌。(老愚)

点评二:

诸子百家时期,墨家和儒家同为显学,但最为统治者看重的是法家。法家重制度重治理,特别实用特别“外王”。而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定位过高,特别理想特别“内圣”。儒家居中,既有理想的标持,又是积极的行动主义者。汉代独尊儒术,其实法家当道,儒家成了粉饰法家吏事的道具。其实任何朝代,法家的权术莫不横行天下,儒家只是门面。披儒之外衣,行法之权术,思想上近儒,行为上趋法,我以为这就是中国的世道人心、集体人格。(马策)

点评三:

先秦诸子中,墨家卓然独立。较之于老子、孔子,墨子可谓更本色更地道的行者。他“光靠自己的脚,一路走去,一次次从白天走入黑夜”,以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式和彻底忘我的牺牲精神,承载着无比沉重的社会责任。在中国人的心理色调中,墨家有别于道家的湛蓝色、法家的金铜色、儒家的棕黄色,以其黑色而直取“宇宙天地的始原之色”。墨子的黑色光亮,纯粹,通明,让人心怀敬意。建立坐标,选取参照,于比照中凸显个性,是本文构思布局上的最大特色。开篇自然引出对二“子”的述评,更为墨子的出场张目;主体部分,墨儒两家展开多向度对比,墨家的特点更见突出。(傅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