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第3/3页)

点评一:

真的有过这样一个地方?真的有过这样一群人?真的有过这样一个自由平等的学术之都?伟大时代的那一束精神光亮,因何而湮灭在文明的进程中?当某种意识形态主宰一切之后,学术就不再神圣不可侵犯——遍地学奴,斯文扫地。(老愚)

点评二:

齐国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的自由主义文化大本营。在那里,知识分子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完全实现,亦师亦友取代了儒家君尊臣卑关系(这重要一点本文又未提及),权势让位于真理(所谓道重于势)。如此百年自由主义运动,后世中国从未出现过。那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与古希腊古罗马遥相呼应,人类的思想原典在中西方同时成型。(马策)

点评三:

再坚固的钢筋丛林也会在岁月中剥蚀,只有建筑在人们心中的大厦才能永不坍塌,稷下学宫就是建筑在人们心中的巍巍大厦。

如同百溪入海,当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带着自己的学生来过稷下学宫。他们不以嗓门论是非,不以权势论高下,相互切磋砥砺。梅贻琦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时稷下学宫大师云集,俊杰盈门,试问古今中外哪一所大学能与之媲美?(佘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