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书生复国大梦遗 失在现实的角落:慕容复、陈近南、陈家洛(第3/3页)

而慕容复则全是为了自己家族利益,说白了也是为了他自己,复国成功也是他来坐江山,目的不免自私狭隘。三相比较,高下立现。

PS:当然,对于陈近南的这种报恩心理,一向比较有争议,有人觉得是大丈夫的信义,有人觉得是文人的愚忠。

贫尼倒是觉得,就算是愚忠,一个人只要一来不累及别人,二来自己不觉得吃亏委屈后悔,都无所谓。人活一世,到底有多少忠奸善恶是非要辨?又到底能不能辨得清?—自己能过自己这关就行了!

我记得有一段情节,是韦小宝跟陈近南说:“反清复明嘛,—反清也倒是了,万不能让那帮孙子抢了爷的钱和女人;但是复明?关我们什么鸟事啊?”韦小宝这样的流氓无产者,说话一向带着底层人民的肆无忌惮的透彻。以陈近南当时的师父身份,自然是立刻对韦小宝进行一番爱国主义教育。

但是我想,陈近南自己未必不明白。

陈近南进行政治活动多年,怎么可能不知道郑氏二子争权夺利,自己夹在中间身份既尴尬又危险?!他作为知识分子,熟读史书,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功高震主、鸟尽弓藏的前车之鉴?!我看他对自己的结局早已经了然于胸了。

所以他才会说:“前面就算是火坑,也只好跳下去!”—简直就是飞蛾扑火,壮士赴死。—跟慕容复那种笃信自己一定会复国成功的迷失心态完全不同。

以陈近南的功夫,就算十个郑克爽也不是对手,但是陈近南被郑克爽一剑穿胸的时候,似乎也不是很震惊,倒有几分死得其所的味道,还一再嘱咐韦小宝不要伤郑克爽性命。—跟岳灵珊虽死于林平之手下,却还要令狐冲照顾好他的深情厚意有得一拼。

人的感情既然可以强大到这个境界,命都不要了,其实愚不愚的,也就无所谓了。

陈近南这种滴水之恩、以死相报的古风,今人恐怕很难理解了。

唉,只是郑成功在天之灵,看到自己有郑克爽这般奸小的孙子,不知会不会气活了?

本次PS完!

(c)作为BOSS,陈近南和陈家洛比慕容复善良多了。

陈家洛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但是的平心而论,他也确实尽力了,只是能力实在有限,不及陈近南一半的领导才华和个人魅力。而且陈家洛的确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他虽然大事临头却妇人之仁,和乾隆在一起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让人恨铁不成钢,但是也是发自肺腑、真情流露。—要怪只能怪红花会的全体选举人不长眼!

陈近南自然就更加完美了。他武功高强、品质高尚、审时度势、不辞劳苦、体恤属下、平易近人,团结群雄……这些词语无限制地写下去也不过分。

我记得《鹿鼎记》有一段,写即使韦小宝这样坚信“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人,都暗自在心里说:“只有师父是不爱钱的!”。然后看师父几天不见,又老了一些,心里一酸,把《二十四章经》交给陈近南想让他高兴一下。

还有陈近南面对被蒙蔽的归辛树夫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两人心下惭愧没了脾气,还为了救归二娘这个莽撞女人,挨了她一掌,被打得吐血。—这种豁达的胸襟真是令人钦佩。

《鹿鼎记》里曾经写陈近南整日操持反清复明大业,熬得两鬓斑白、神色憔悴,读来真令人心酸。—陈近南为了郑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看金庸完全是照着诸葛亮写的。

—反观慕容复,认贼作父这么下作恶心的事情也就不说了,对自己舅妈王夫人和忠心耿耿的保镖包不同也能大开杀戒,真令人心寒齿冷。这么卑鄙无耻的人怎么能服众?又怎么能成事?难怪是反面人物。

综上所述,慕容复、陈近南和陈家洛这三位复国主义书生,因为上述(1-4)的区别,终于分别成为坏人、衰人和好人,并且同样成为事业失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