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领先水平(第2/2页)

但是,她说的很多内容,和陈先生的经历并不吻合。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她在说谎,可作风问题当时又不是一件小事。

怎么证实真假呢?

当时的某位先生非常聪明,很简单就解决了问题。他一口气叫进来六七个戴眼镜的研究人员,让这位太太认哪个是陈景润。

结果,就是乱指了。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

在学问上弄虚作假,和冒充陈景润夫人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干这个的也不是精神病患者。那么,好好的学者,做这种事情不丢人吗?

有趣的是,一些老科研工作者,对国内发生的一些类似现象,还有一点同情。

黄昆先生曾经主持揭穿了一起很严重的弄虚作假事件。当时,上海某大学自称研制出了某种世界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芯片,也通过了鉴定。但黄先生十分狐疑,看了结果总觉得不踏实。于是要求对其进行检验,经过反复的追踪,最终证明,这份成果,不过是利用买来的芯片造假而已。

可是参加这次揭穿骗局的学者,也提到其中体制方面的问题——当我们申请课题的时候,总是要把很大精力放在写报告上,报告写得越花哨漂亮,取得经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科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钱恐怕很难进行,但仅仅有钱也不表示就能出成果。为了申请经费,有些人只好违心吹牛,到时候要成果了怎么办?有时候就被逼得弄虚作假了,苏联人在哥德巴赫猜想上是这样,我们现在有时候也是这样。

黄昆先生自己申请课题的时候,就碰上过这样的事情。审批课题的是黄先生的学生,然而不能不秉公办事,看完申请报告,问黄先生:“这个课题,如果批了您这一百万能不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呢?”

黄先生何许人也?全国第一批科技重奖仅仅四个人,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位是钱学森、袁隆平和王选),他怎么回答呢?

黄昆先生听了问题,笑笑,很实在地回答说:“你给了我这一百万,我能看到外国人跑到哪儿了,但是要追还是追不上的。你要是不给我这一百万呢,我连外国人跑到哪儿都弄不清楚。”

黄先生的课题,最后还是批了,但也就是黄先生吧。换一个人,如果不写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怕这次申请只能告吹。

世界领先水平,可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达到的,有时候明知这是要求过高,还不得不逼着自己胡说八道,这就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了。

黄先生在朋友间说过,如果让我来分配科研经费,我不按课题的。我就只管选人,选一百个人,每人给他五万经费,你就自己研究去吧,这样,可能倒真的能出成果了。

黄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是长杨振宁两岁的学长,杨振宁同班的同学中,还有一位,就是邓稼先。

我问一位和邓稼先一起工作过的老先生——邓稼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老先生没有回答,却开始上下打量我,弄得萨有点儿发毛。

您看我干吗?萨问。

答案让我受宠若惊——

◎黄昆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