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持枪的权利与代价

让百姓可以拥有枪,这是矛还是盾?是权利还是越付越大的代价?

这是我们出发前就拥有的好奇,但是,到了美国,我们原定的发生过枪击案的采访地点已经不用再去,因为新的枪击案又发生了。

2009年4月3日,纽约州宾厄姆顿市,一位从越南来的四十一岁男子,到达他曾经学过英语的社区服务中心,拿着枪冲了进去,向正在那里学习的人们连续射击,造成十三人死亡,其中包括四位中国同胞。而凶手自己,最后也自杀身亡。

而这,也不是我们在美国期间唯一的枪击案,一星期之内,还有多起,导致十人死亡。从某种角度说,枪击案在美国,已不能算是新闻,因为随时可能发生。

驱车几个小时,我们到达宾厄姆顿市,枪击案的现场,人们自发地追悼着死者,现场插着十四面美国小国旗。也就是说,凶手也在被追悼之列,而现场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几大宗教同时存在,比如面对我们的同胞,就有佛教的物品。

估计美国人不会有这样的照片,因为太平常太司空见惯,可中国人,却一定要来这么一张,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在枪店当中,一直小心谨慎,毕竟是真家伙,您看我拿枪的姿势,是不是很有些不专业和担心的意味?

悲伤是如此难以抑制,那么,一个问题更加明显:为什么百姓可以持枪?

有人告诉我:在德国,百姓曾经可以持枪,然而纳粹上台后,取消了民众这一权利,之后发生屠杀犹太人的悲剧,很多人会思考,如果百姓可以持枪,大屠杀会发生吗?

在美国,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什么可以使这个权利真的落到实处?在相当多的美国人看来,持枪是最基本的个人权利,不仅保护私人财产,也可防止政府或军队突然犯浑。关于枪,美国内部也争议巨大,基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持枪自由,另一派希望用法律来严管。不过请注意,不管哪一派,都不是说要全面禁枪,毕竟在美国有这样的说法:是上帝、枪、勇气成就了美国。

当然,持枪不是无限制的自由,你不可以把枪带出自己的私人领地,可谁都知道,即使警察再敬业,严防死守,想管住美国2.3亿支枪也是难度太大的事情。于是,人们就越来越多地听到与枪击案有关的悲剧事件。

第一次走进公开销售枪支的商店,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瞬间将信将疑的心情。各种大大小小的枪支摆放在那里,还有供女士使用的时尚武器,让我总是在心里发问:这都是真的?当然是,都能一枪致人于死地。

于是,神圣的权利与残酷的代价就始终要在美国博弈。

在白宫的前面,有一条曾经车水马龙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但是在接连发生几起枪击白宫的事件之后,美国人意识到,装一卡车炸药开到这里也是迟早的事情。1995年,时任总统的克林顿作出决定:从5月20日起,全程关闭这条大道。为此,克林顿讲了这样一番话:在美国的历史当中,有四位总统遇刺身亡,另有八位总统遇刺但幸免于难,即使这样,这条大道也没有关闭,然而今天,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决定。

也就是说,关闭了大道也不会禁枪,在这里,自由、权利与代价之间的痛苦平衡展现得一清二楚。这个时候,持枪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让人左右为难的探险。

美国,还将继续探险,而代价,付到何时才是终点?谁都知道,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太多国家,都绝对不会让公众持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对私人权益的保护,又该如何在枪支之外寻求答案呢?